日前,北京大學市場與媒介研究中心與某網聯合發布了《90后畢業生飯碗報告》。這份來自35萬余份有效問卷的報告顯示,今年應屆畢業生平均起薪每月2443元,僅夠買半部蘋果手機。同時,三成以上應屆畢業生仍“啃老”,近四成過著“月光”生活。(8月4日《北京青年報》) 見到這組數據,筆者不禁想起來起薪低于農民工的問題,這也是實情,一些有技能的農民工,旺季月收入過萬元,甚至超過白領。大學生2443元的起薪著實可憐。 然而這個現象年年舊事重提,未免過于老生常談。計劃經濟時代,大學生是所謂的天之驕子,考上大學是“穿皮鞋和穿草鞋的分水嶺”。但計劃經濟時代結束了,加上連年的大擴招,大學教育已經由精英教育變為大眾教育。大學生多了,就業必然不容易了。但筆者認為,讓更多的人讀了大學,這不是退步,而是進步。如果大學生和家長還把就業看做讀書有用無用的標準,那就是腦子還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 而起薪低,就是工資低,什么是工資?工資是勞動的報酬,而不是獎勵學習的津貼。讀得書再多,不付出勞動,也不應該得到報酬。大學畢業是學習時代的結束,究竟有多大的勞動能力,要看其將學到的知識和培養的素質轉化為勞動力、創造力、協調力的能力和效率。大學生能為用人單位創造多少價值,是需要加以嚴格檢驗的。 大學畢業是學業的結束,和其能創造的價值不能劃等號。一個農民工一上崗,就能搬磚開溝,他們離開這個工地到另外一個工地,出一份力拿一份錢,他們吃得了苦,受得了累,其創造的價值是可以即時衡量的。白領為建筑工人月薪上萬而不平衡,但辦公室的白領又有幾個愿意去搬磚和泥? 當然,應屆畢業生的起薪低都是暫時的,一旦進入社會擁有了工作經驗,真正成為一個合格的能為社會創造價值的勞動者,自然而然地工資就會相應提高。盡管大學生頭頂的光環早已不見,但“讀書無用論”的哀嘆恰是急功近利的表現。人生的路很長,決定終點的不是起薪而是后勁。 |
相關閱讀:
- [ 08-05]三成應屆生“啃老”,并不是人才的悲哀
- [ 08-05]別輕易給應屆畢業生貼“啃老”標簽
- [ 08-01]啃老7年真的沒“法”不行?
- [ 07-31]拒絕“啃老”判例的破冰意義
- [ 07-31]從“被趕出家門”看“啃老”怪象
- [ 06-26]老人拒絕被“啃”亟需判例來推動
- [ 06-26]立法禁啃老,法律是應該多管“家務事”
- [ 06-26]立法禁“啃老”是一廂情愿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