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10月26日刊發的“湖北430萬元獎‘教育制度創新’”新聞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湖北省重金評選“教育制度創新獎”的舉措如一縷春風,在教育界吹起了一陣漣漪,再一次激發了人們對中國教改的探求熱情。
中國教改搞了多年,主要是效仿美國教育,但似乎并沒有收到多大成效。原因何在?我個人認為很大程度上是我們沒有立足自己的國情,生搬硬套美國教育,只學到了人家的表皮(甚至是糟粕)而沒學到其精髓,反而把自己的一些寶貴傳統丟了。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不妨從教育最常規的三個問題來反思。
一說“懲戒”。我們“禁止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一刀切”法規是從美國效仿的。不錯,美國確實有超過半數的州禁止體罰學生,但它是建立在家庭教育好、人文程度高的基礎上的,而且如果發生學生不服從管理的情況,他們還可交保安甚或校警處理。即便如此,美國現在仍然還有21個州允許體罰。不久前英國教育部門也出臺最新教師指導,允許老師在特殊情況下對學生使用暴力。
我國的家長普遍比較溺愛孩子,不少獨生子女更是被“嬌慣”成了“小皇帝”,“一刀切”法規表面上看似保護學生,實際上反而給學生的未來發展埋下了重大隱患。所以說,“懲戒”不是絕對廢除的問題,而是如何適度規范行使的問題。
二說“尊師”。據人民日報9月29日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呼吁,美國教師職業應像在中國等國一樣受到高度尊重。我估計奧巴馬之所以如此說,大概是我國自古以來的尊師傳統給他留下深刻印象。有趣的是,6月重慶市萬州區純陽中學搞了一次跪謝師恩,結果遭到各大媒體一致聲討,區委、區政府嚴肅批評,還有區教委“旗幟鮮明”的申斥,嚇得校方屁滾尿流。我想,在我國師道尊嚴日趨下滑的今天,即使純陽中學感謝師恩的方式不可取,至少也大可不必聲色俱厲地輪番轟炸吧。
三說“減負”。當初我們看到美國學生學得輕松愉快,于是想方設法縮短教育時間讓學生“玩”。可讓人啼笑皆非的是,最近美國總統奧巴馬卻提出要延長學期時間以提高美國學生的競爭力。
實際上,美國學生的課業負擔并不輕,小學生作業就要寫類似競選參議員的論文了。我們不妨以旅美學者黃全愈先生講述的美國教學“西安事變”為例,他們的教師會讓孩子們分成幾組,分別制做一份當時各黨各派報紙,或者只給幾個辯論題,讓孩子組成正反方進行辯論。還會啟發孩子的發散性思維:如果蔣不妥協?如果張、楊不和共產黨合作?如果張、楊把蔣處死?如果蔣逃出西安……甚至讓學生自己設想發散性的問題。無論哪種方式,學生都在收集材料、研究材料、組織觀點的過程中,引導孩子們去思考問題,培養“會學”的能力。美國的作業和習題盡管內容多,但能讓學生興趣盎然樂此不疲。我國教育則注重“知識灌輸”,以“學會”為目標,作業和試題設計往往古板僵化,學生當然學得苦不堪言。所以,我認為,“減負”不是簡單的縮短教育時間,而是應科學設置好教學方法、作業和試題,讓學生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因為學習本身并不是一門苦差使。
中國教育改革要取得實質性突破,也許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艱難。找準病因和切入點,并像湖北省一樣切實行動起來,中國教育一定能很快迎來陽光明媚的春天!
- 2010-10-25讓幼兒教育回歸公共屬性
- 2010-10-25老胡看教育小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看上去很美
- 2010-10-25快樂是教育的仇敵嗎?
- 2010-10-21神圣的教育,豈容“倒手轉賣”?
- 2010-10-20“教育系統內受賄相對安全”?
- 2010-10-18高考改革不能讓城市教育歐美化農村教育非洲化
- 2010-10-12美國閱讀教育中的“因材施教”
- 2010-10-12不要為了富士康去蹂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