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最新原創 > 正文
讓幼兒教育回歸公共屬性
www.shockplant.com?2010-10-25 18:01? 張森華?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據東南網報導,廈門全市有57726名的適齡幼兒無法入讀價格適當、質量有保障的公辦園,民盟文化支部建議政府補貼民辦幼兒園。適齡幼兒的學前教育問題成為了許多80后雙職家庭的備受困擾的事情,然而對于民間的幼兒教育訴求,教育部門并沒有拿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對于市場上替代性的私立幼兒園也缺乏相應的監管和扶持,幼兒教育始終沒有進入到教育部門的視野之中,相關教育規劃更是無從談起。

“受益于”高校改革,大學改革使得中國在十年間實現了學歷的流水線式批量生產。大學教育改革的產業化導向,吸吮了廣大普通百姓的經濟能力,特別是對貧困農村家庭而言,教育負擔成為了頭頂的一座大山,就算是政府推出的助學貸款政策,亦使得許多農村籍大學生需要在工作三五年,方能將還清。這種“劫貧”的教育模式已經備受社會各界的詬病。可惜的是,除了受到政策保護的九年義務教育之外,這種 “劫貧“式的市場化教育鏈條延伸到了包含幼兒教育之內的各個領域。

在市場經濟的今天,幼兒教育的托兒、教育和升學渠道的三重功能是不可替代的:首先是當今核心家庭和雙職家庭的家庭結構,使得年輕一代沒有時間照顧和教育孩子;其次是承受激烈競爭壓力的父母實現壓力代際轉移,對自己的下一代提出了更高的期望,覺得要更好地培養孩子;再次是一些地區存在“沒入幼兒園難入小學” 的潛規則,幼兒教育成為升小學的入場券。幼兒教育間接承載了家庭、教育等各種功能,也越來越受到家長們不得不接受的選擇。

然而對于民間的訴求,政府并沒有提出有效地配套服務措施。政策的相對空缺,使得市場力量逐漸地滲入到了幼兒教育的領域,亦使得幼兒教育的商業化色彩日漸濃烈,公共屬性漸趨弱化。正如政府在大學教育改革中的全身而退一樣,政府在幼兒教育領域也不愿意主動介入或者不愿意全方位介入,而是希望將公共教育的責任分解到了市場機構,將教育的成本轉嫁給了每個家庭來共同承擔。正是政府對公共教育服務的逃避,使得幼兒教育成為了空白地帶,溷亂而充滿商業味道。

所以,不管是幼兒教育問題,還是大學改革問題,優化教育的關鍵還是政府重新回歸公共物品提供者的角色,讓教育逐漸褪去其商業色彩,而民盟提出的補貼民辦幼兒園的措施,也必須是在此理念下實行的政府購買服務。

責任編輯:李艷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場
更多>>囧視頻
相關評論>>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三级三级久久三级久久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一区91 | 中文天堂啊好舒服 | 在线jyzzjyzz免费视频 | 亚洲精品911在线 | 天堂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