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昆山特大爆炸事故,希望能有更多地方、更多的人從中汲取教訓,從嚴肅處理、嚴厲追責中早日醒悟,把人民群眾安全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實肩負起監管責任】 安監總局30日發布消息稱,國務院日前對江蘇昆山市中榮金屬制品有限公司“8·2”特別重大鋁粉塵爆炸事故調查報告作出批復,認定這是一起生產安全責任事故,涉嫌犯罪的18名責任人已移送司法機關采取措施,其他35名責任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 據新華每日電訊報道,在昆山中榮金屬公司“8·2”特別重大爆炸中,本該在爆炸車間工作的該公司員工宋成強,因當日意外換崗,調到隔壁上班而逃過一劫,成為260名傷亡名單之外那個幸運的“1”。 相對于他已經在此次事故中罹難的親人和工友,很多人都感嘆他的幸運。然而,面對146條鮮活生命的逝去,“幸運”又是一個何等奢侈又顯得不合時宜的字眼! 所以,一個人的幸運,很難說得上真正的幸運。必須看到,在我們腳下的這片黃土地上,不時發生著甚至稱得上是此起彼伏的安全生產事故,不時奪去數條甚至數十、數百同胞的生命。安全生產事故不僅成為橫亙在中國發展面前的“毒瘤”,更是掩埋在人民群眾生命航線上的“炸彈”。對于全體勞動者而言,每一次事故都是刻骨銘心的傷痛,都是無法追悔的記憶。“傾巢之下難有完卵”。沒有全體勞動者的安全,哪個勞動者敢輕言幸運? 中國正處在加快發展步伐的特定歷史階段,順應發展大勢,回應人民期待,把安全置于更加重要的地位,筑牢制度之墻,實施強力監管,對于護佑全體勞動者的幸運,顯得是何等的迫切。 在歲末年終這個特殊時刻,這個也許并不算遲來的批復,以及對相關責任人的嚴肅處理,是對事故受難者的及時告慰,不僅清晰地傳達出黨中央對人民群眾呼聲的鄭重回應,更傳達出對于人民群眾生命無價的深深敬畏。 追查每一次重大安全生產責任事故,反思每一次具體事故的具體原因,都能發現一些共性。這其中,就有一些人對于發展速度的追捧,以及對于安全責任的輕忽。就在這次事故來看,中榮公司無視國家法律,違法違規組織項目建設和生產;而蘇州市、昆山市和昆山開發區,也對安全生產重視不夠,安全監管責任不落實,對中榮公司違反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長期存在安全隱患治理不力等問題,也沒有起到應的監督作用。更為重要的是,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的有關部門,竟然不認真履行職責,審批把關不嚴、監督檢查不到位、專項治理工作不深入、不落實。哪里還將數百人名工作的安全放在眼里。 護佑人民群眾生命,保障安全生產,根本上還得靠制度。這里的制度,不僅包括各種安全生產的條令、崗位操作細則、監管責任等,還應當包括保障制度落到實處的制度。其中,包括及時、常態的安全監管要求,以及監管落不到實處的查處問責等。制度的生命在于實施,權威也在于實施。當安全規定與相關制度被束之高閣,人民賦予相關部門的監管責任被懸空,群眾的生命安全,還靠什么來保障? 企業對人命的輕忽,與當地監管缺位有關,而監管的失效又與錯位的發展理念分不開。地方領導和政府對于當地經濟速度的過分看重甚至追捧,過于重視政績,是對監管不愿較真的內在原因。作為企業,片面追求效率和財富,讓他們放松了對于安全生產的重視和警惕。試到沿海省市去看看,多少的廠子里,工人加班加點時常事,而機器隆隆地連續運轉則是常事。至于安全生產的話題,早被利益、效率擠到了人們看不見的角落。 我們不能再繼續生產“帶血的GDP”了!這種聲音理應引起更多地方政府的重視并落到實處。我們所需要的,是長遠、健康、可持續的綠色發展。中央已經不再簡單以GDP來考評官員,作為地方政府和領導干部,更加重視人的生命與尊嚴,重視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早些轉變過時、落后的數字出政績的觀念,是政府和領導干部肩負起時代責任的重要體現。 今天,我們不會忘記,江蘇昆山“8·2”爆炸讓多少個美好的家庭陷入深深的夢魘。我們更加希望,能有更多地方、更多的人從中汲取教訓,從嚴肅處理、嚴厲追責中早日醒悟,把人民群眾安全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實肩負起監管責任,監督企業合法生產、科學生產,筑牢安全生產防線,護佑全體勞動者的安全,那才是人民群眾最大的幸運。 |
相關閱讀:
- [ 08-20]煤礦停產到位怎會瓦斯爆炸
- [ 08-15]手機爆炸能否給我們提個醒?
- [ 08-06]還有一種危險比粉塵爆炸更可怕
- [ 08-06]警惕昆山爆炸事故暴露的職業病之憂
- [ 08-05]粉塵爆炸事故為何一再發生
- [ 08-05]昆山爆炸事故背后的“海因法則”之問
- [ 08-05]還有多少可能會“爆炸”的中榮公司
- [ 08-05]沒有監管“放水”,就沒有昆山慘烈爆炸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