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強
海西戰略的提出與推進的5年,福建的發展駛上了快車道。
來到泉州泉港區,遠遠望去,一大片白色的蘑菇狀建筑,矗立于海邊,在陽光下,耀眼而壯觀。隨行的當地同志介紹,那就是正在建設中的泉港石化園區。
“我們是2004年底開始建設的。”說到公司這一目光長遠的投資決策時,泰山石化福建倉儲基地總經理徐承甫掩飾不住滿臉的自豪,“我們是一家新加坡公司,主要為石化企業做產品的倉儲服務。2004年福建省出臺的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政策,讓我們看到了泉港的潛力,現在泉港的發展證明我們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
泉港區委書記游祖勇見證了泉港的飛速發展:“我們之前與臺灣石化同業公會簽署了意向協議,進展緩慢,但在國務院支持海西建設意見出臺后不到一個月,臺石化同業公會會長帶領八家石化上市公司趕到泉港,與區政府簽訂了總投資達60億美元的臺灣石化專區框架性協議,本月18日,臺灣石化專區籌備處已正式掛牌成立。”
泉港石化園區是福建產業集聚效應五年發展的一個縮影,隨著閩臺先進制造業加快對接和臨港區域產業布局日益完善,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先后開工或投產,福建得以飛速發展,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五年來,福建GDP每年增長1000多億元,2008年全省GDP突破萬億元大關,達10823億元,增長13%,增速每年保持在兩位數以上,提前兩年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
圖和諧
在經濟發展中圖變、圖強的同時,福建還不忘強力推進社會事業的同步和諧發展。
6月12日中國東方歌舞團與南安市蓉中村《新農村文化建設共建合作書》簽字儀式在北京舉行。蓉中村支書李振生說:“與東方歌舞團的共建,是蓉中村文化建設的一次飛躍。”
蓉中村在改革開放中富了,但是賭博、酗酒、斗毆的現象也多了,村里意識到必須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他們加大了對文化建設的投入,美術館、村民休閑活動中心、農家書屋等一批公共文化設施先后落成。
福建在統籌兼顧與協調發展上下功夫,積極構建和諧福建。
統籌城鄉發展,不斷創新農村工作機制,推動農村之和諧。在全國率先創新出“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互動聯動、一體運作”的農村工作機制,定期選派機關干部駐村任職,率先創建科技特派員等制度,為求解“三農”難題,推動農村基層工作,協調城鄉發展,作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統籌區域發展,持續推動山海協作,推動區域和諧。“一通百通,海西八方縱橫”大交通網絡的建設,讓原來的山區腹地,搖身一變成為拓展內陸空間的先鋒,沿海企業和山區大舉開展山海協作。據不完全統計,“十五”累計新增山海協作項目2900多個,總投資310多億元。
保護生態、治理環境,統籌推動人與自然之和諧發展。2007年,福建推出區域性生態補償機制,實施江河下游地區對上游地區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森林覆蓋率一直保持全國第一。
(原載《光明日報》6月26日1版)
- 2009-06-27巨媒看海西真鼓舞人心
- 2009-06-26光明日報:福建大手筆繪就海西宏圖
- 2009-06-26“海西先行新風采”宣傳推介會在港隆重舉行
- 2009-06-26經濟日報:海西騰飛正當時
- 2009-06-26人民日報:海西迎接新目標
- 2009-06-26海西:從地方政策到國家決策
- 2009-06-25海西發展新跨越:閩臺經貿合作五年成果豐碩
- 2009-06-25中央媒體看海西 海西采訪團宣傳海西系列報道
- 2009-06-25海西騰飛正當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