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奔馳免賠償”是善意還是縱容?
2017-02-16 17:23:31?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別把“老漢撞奔馳”的個案當共性解讀 怎樣看奔馳車主免去老漢的賠償責任,每個人的觀點不同,有贊成有反對,也是正常的事情。但是,有一點是不能忽視的:老漢騎摩托車撞到奔馳車,奔馳車主免去老漢的賠償責任,只是一起個案。如果認為奔馳車主善舉是縱容違規,就是將個案當做共性解讀,這顯然是難以成立的推斷。 這里面的原因很清晰。一者,面對自己騎摩托車闖紅燈撞上奔馳車的嚴重后果,老漢并沒有強詞奪理說自己沒錯,而是在現場多次撥打電話借款無果情況下,才急得要下跪。老漢的這種行為,不但是對無力賠償奔馳車主的無奈之舉,也是對自己交通違法行為的懺悔,何談“縱容違規”? 二者,車主懂了惻隱之心免去老漢的賠償責任,并不代表車主肯定老漢的闖紅燈行為是正確的。而老漢被交警處罰的違法責任,車主無權“免去”。正如南安洪瀨派出所民警表示,老漢雖然取得車主李先生的諒解,不需要賠償,但闖紅燈的行為仍然是不可取的,將予以一次記6分、罰款200元的處罰,“縱容違規”無從談起。 三者,也是最為關鍵一點。“老漢騎車撞奔馳車主免去維修費”的事件,不可能天天發生,成為交通事故的共性案件。車主出于同情心免去老漢賠償責任,老漢也受到了交警處罰。這樣的結果,何談容易產生“縱容違規”的反效果? 現實中,類似這種將個案當做共性解讀的現象比比皆是,這種片面化的解讀,只看其一,不見其二。只觀表象,不察內因。所以,往往以點帶面,以偏概全,將個案影響臆想為共性影響,進而無限拔高。這樣的解讀,不但沒有現實意義,而且會產生誤導公眾的反效果。[詳細] 爭論“車主免除老漢撞車賠償”本身就是進步 公安部交管局的統計顯示,80%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因交通違法導致。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就是不守規矩往往并不需要付出什么成本,社會上形成了蔑視規矩的心態,甚至還有人以自己能夠破壞規矩為榮。網友“張昭”就說,為了社會“正能量”而犧牲社會規則,這樣的代價我們承受不起。也有網友建議,事情應該一分為二,車主李先生見老漢家庭經濟困難,沒有為難老漢,這值得肯定;但也應該讓違規的人在可承受的范圍內付出代價,或者用完成社會義工志愿者服務時間及內容來抵扣責任。 網友的觀點,針鋒相對,但在迥異的看法背后,其實卻有最大的公約數,那就是怎樣讓我們的社會更進步,更和諧。從這個角度來看,各種看法是和諧統一的,爭論本身就是社會的進步。他表明,對于一件事情,在看到其正面意義之外,人們還有了更多制度和理性上的思考。而這樣的思考,是推動社會前進的更大力量。所以,社會需要這樣的爭論,需要這樣的深入思考。 回到事件本身,首先應該明確的是,無論如何,車主李先生的行為,都應該得到肯定。這樣的寬宏大度,確實是我們社會所需要的。然而,應該明確的是,這不是界定一個人“有修養有道德”的理由。這容易給人造成的誤解是,如果依法索賠就失去了修養和道德。以修養和道德來綁架法律,并不恰當。 同樣應該明確的是,老漢取得車主李先生的諒解,可以免除賠償的責任,但其闖紅燈的行為仍然要承擔法律后果。警方表示,將予以其一次記6分、罰款200元的處罰。所以,擔心蔑視規則的后果,并不會輕易出現。[詳細] 精彩短評 “撞奔馳免賠償”應實現“加與減的統一” 奔馳車主的惻隱之心免除了老漢的賠償,這無疑是一種減法;而在減法之外,其實交警部門除了一般的處罰之外,更應該給老漢上一堂“交通安全教育課”,另外也可以根據網友建議用完成社會義工志愿者服務時間及內容來抵扣責任或處罰,這又是一種加法。“撞奔馳免賠償”應實現“加與減的辯證統一”!只有這樣,規則意識和交通安全法則才能真正逐漸根植于肇事者心中。(樊樹林) ? ? |
相關閱讀:
- [ 02-16]爭論“車主免除老漢撞車賠償”本身就是進步
- [ 02-26]“開奔馳募捐”應以詐騙論處
- [ 02-26]開奔馳還求捐款愛心都被傷透了
- [ 04-24]奔馳壟斷被罰3.5億元為何叫好聲不大
- [ 02-13]以行動打破扶不扶困境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