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及手機、電腦的普及,網絡逐漸成為人們離不開的工具。但互聯網也是“雙刃劍”,在給人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會給現實社會造成難以預估的沖擊。網絡謠言要算其中之一。 近年來,因為一些網絡謠言引發的群體性恐慌和群體性事件并不在少數,給社會治理帶來極大威脅。面對網絡謠言,需要法治的重拳,從這方面來說,《刑法修正案(九)》將常見的利用互聯網犯罪的行為納入打擊范疇,體現出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并契合社會發展需要。同樣,各地警方加大對網絡謠言散布者的打擊力度,也符合法治精神。 大家都知道,任何謠言的傳出都有它一定的途徑,網絡謠言滋生靠的微信、微博、論壇等網絡平臺,但無論哪種方式都離不開網民的傳播。如果每個網民都能夠從我做起,不造謠不傳謠,那么,網絡謠言就會失去生命力,也就成不了氣候,造成不了危害。 所以,在“互聯網+”時代,互聯網+謠言,會令謠言這種傳統的社會危害插上了翅膀,像感冒病毒式地傳播,引發網絡與現實的雙重秩序紊亂。而打擊網絡謠言除了法治重拳外,我們每一個網民也都應該成為謠言的終結者。 |
相關閱讀:
- [ 03-07]網絡謠言“回爐”再證實名制重要性
- [ 10-31]用法治扼住網絡謠言命脈
- [ 09-21]網絡謠言需要智慧治理
- [ 09-01]治網絡謠言“組合拳”=打擊+引導
- [ 08-04]明辨網絡謠言,培養文明守法上網習慣
- [ 08-03]瓦解網絡謠言,爭做“四有”中國好網民
- [ 06-03]肯德基告微信公號為網絡謠言敲警鐘
- [ 03-23]從一則死訊看新加坡如何打擊網絡謠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