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賈玲在作品中惡搞花木蘭,中國木蘭文化研究中心7日刊發公開信,要求她及劇組公開道歉。7月18日晚,賈玲在微博以“辜負大家,對不起!”為題發文道歉。(2015/7/19 《華商報》) 近日,娛樂圈的大風波當屬于賈玲惡搞花木蘭事件。因為在劇中,將英雄花木蘭描繪成貪生怕死的小人,更是受到了眾多學者的公開抵制。甚至有人要求封殺賈玲,惡搞民族英雄有錯,但錯的僅僅是賈玲嗎? 其實,錯的絕對不僅僅只有賈玲,還有東方衛視《歡天喜劇人》節目組。如此惡搞人們心中女英雄的節目能夠堂而皇之上線,還是因為節目組內部審核不嚴格,甚至可以說是缺乏媒體節目組應有的專業素養。但是,真的是節目組不知道這樣惡搞不好嗎?其實不然,而是“不得已”而通過節目的。 何為“不得已”?作為一個節目組來說,收視率決定了這個節目能否做大做強。隨著大眾對于節目要求品味的提高,很多節目都處在比較尷尬的地步。倘若不夠創新,不能迎合觀眾的胃口,就很難有機會提高自身品牌的影響力。因此,只有想著創新,才能打破當下收視率不高的困境。創新其實說起來容易,對于節目組來說,做起來卻不容易。雖然有像《奔跑吧!兄弟》和《超級演說家》這些新開辟出來的節目吸引了觀眾的眼球。但是,很多節目的收視率下降卻是不爭的現實。因此,節目組為了保證收視率,才讓惡搞花木蘭這樣的節目公然搬上了舞臺。 惡搞花木蘭其實迎合了當下很多網絡流行元素,其中不乏各種“丑”的元素,來吸引人的眼球。雖然不知道這次節目是否提高了收視率,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是節目組為了保證收拾率而不得不使用的手段。 當下,使用三俗手段,甚至將這樣惡搞英雄節目搬上熒幕,其實是某些節目組所無奈之下使用的手段。例如之前,某節目組也曾公然邀請毀人三觀的干露露來接受表演,其目的也是為了維持收視率。要杜絕類似的事情持續發生,不能之高節目組的自律和有關部門的監督管理,關鍵還得在源頭上做點文章。 那么,究竟源頭在哪里?筆者認為,源頭還是屬于觀眾群體的自覺意識。前段時間發生的“優衣庫事件”證明了,當下很多人的獵奇心態早已經架不住傳統道德觀念的架構了。很多人追求惡搞,追求三俗,甚至對于色情視頻爭相追逐,才導致了當下節目里存在的一種很不好的大氛圍。其實,賈玲的惡搞也是為了迎合當下人的一種惡搞心理。雖然,賈玲惡搞花木蘭事件告一段落了,但是,要保證類似的事情不再發生,還要觀眾自覺提高自身的審美觀,對于這種不良文化產生自覺抵制力,才是長久之道。 |
相關閱讀:
- [ 07-16]花木蘭被“惡搞” 狂歡莫忘底線
- [ 07-15]顛覆花木蘭形象極不可取
- [ 07-15]如果對“傻大妞”花木蘭太認真,你就輸了
- [ 07-15]惡搞花木蘭是個什么“罪”?
- [ 11-20]13歲“小花木蘭”代官父入股折射了啥?
- [ 05-08]14歲女孩代母賣淫,當代花木蘭?
- [ 12-10]《花木蘭》成了《三槍》的假想敵?
- [ 12-02]《花木蘭》 劇情平庸的“偽大片”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