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指標要求的驅動下,部分地區城鎮化率過快,以完成任務的方式片面‘數字城鎮化’。”在日前召開的云南省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上,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問題備受政協委員們關注。在看到這項工作成績的同時,委員們也指出了“農轉城”推進中的種種問題,尤其是一些地區片面追求數量而忽略了農民相關的社會保障,出現以土地城鎮化和戶籍城鎮化為表象的農民“被城鎮化”,讓一些地區的農民成為進不了城又回不了鄉的“夾心人”。 按理說,當地政府為了經濟發展和開發,征收了農民的土地,讓農民進城的同時安排好他們的工作生活問題,使之享受到更好的生活待遇,這才是城鎮化進程的真諦。但事實卻不容樂觀,一些地方為了達到城鎮化率的要求,采取的是將農民趕出土地,以低廉的代價強行征收農民土地,使失地農民沒有土地可種,進城又沒有工作可干,沒有穩定的收入,造成了農民既無家可歸,又無穩定的工作收入,成為了“夾心人”。 造成此種情況的原因有三: 其一是當地黨委政府的政績觀不正確。總認為城鎮化率達到了多少,就可以證明他們的經濟發展有多好,他們的政績有多大,卻沒有計算過農民兄弟的利益。農民的利益在他們眼中根本不值得一提,更有甚者,采取非法手段迫使農民拆遷,凡此種種情形也是經常性地出現在報端。征地拆遷問題已經成為當前信訪中的最重要和最多的問題,也是造成黨群干群關系緊張的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必須引起重視了。 其二是政策理解不透導致盲目建設。這些地方黨委政府只知道要追求城鎮化率最大化,卻沒有理解中央國務院要求的城鎮化的具體含義。在他們的概念中,只要把房子修起來了,把農民遷進城了,就完成了城鎮化。卻沒有想到這正是與中央的政策相違背。中央要求的城鎮化是通過產業調整,使農民逐漸轉變成產業工人、個體工商戶和第三產業的服務人員。使他們有工作干,有穩定的收入,使他們享受城鎮居民平等的社會福利保障,這些才是新型城鎮化的精髓。他們對政策不清、目標不明,就盲目地把農民趕進城就算實現城鎮化。這是對國家政策的誤讀。 其三是地方利益之爭出現的毒瘤。這些地方政府為什么把農民趕走?為什么要大規模地搞城鎮化建設?就是因為這里面的利益比較大。特別是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通過低價征收農民的土地,再轉手賣給商人開發,從中賺取巨額的差價來中飽私囊。這些地方政府為了獲取得多的利潤,只能用犧牲農民的利益來達到他們的利益最大化。 要防止再次出現“夾心人”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遏制各級地方政府的無序開發。特別是對一些貧困地區和鄉鎮的開發,使之回歸到國家正常的城鎮化進程中來,嚴格審批手續,使那些不符合開發條件和要求的審批不能通過。同時加大對商品開發性的城鎮化的檢察督查力度,絕不能讓以損害農民利益的城鎮化有可乘之機。切實違護好農民利益,使新型城鎮化能夠在更合理、更嚴密的程序下進行,使失地農民真正能夠從城鎮化進程中獲利。 |
相關閱讀:
- [ 01-06]城鎮化當托起文化夢想
- [ 12-22]“地痞城管化”是城鎮化路上的一顆地雷
- [ 11-21]城鎮化,產業集聚才有人口集聚
- [ 11-05]“不愿落戶城市”的“逆城鎮化”動因
- [ 10-27]城鎮化中,保護好廈門溪流
- [ 10-17]“鎮改市”將釋放城鎮化最大潛力
- [ 09-19]城鎮化改革需要量體裁衣
- [ 09-17]城鎮化進程中要給鄉村文化多點呵護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