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的親子鑒定市場平均每天就有3例,而且有5%左右是非親生的。這么多的鑒定,都是誰在委托?鑒定市場還有哪些亂象?(《海峽導報》10月28日) 一些非法鑒定機構打著“私人生物公司”的幌子,只要給錢就能幫客戶私人定制“合乎心意”的鑒定結果。權且將鑒定準確性擱置不談,也足以打亂情理法的有序“基因”。 一則,“親情基因”悄然發生解構。無論是丈夫懷疑妻子而做的“忠貞鑒定”,還是為給胎兒“驗明正身”的產前鑒定,其實都是拿親情做賭注、花錢買安心的世間荒唐舉,照出了陰暗、浮躁的社會世相和百味人生。卻哪知,闕如起碼的婚姻信任和家庭責任感,鑒定徒增其累。而所謂“真相”也只會讓親情遭遇“冰點”,令家人倍受傷害。 二則,“科技倫理基因”遭遇嚴重危機。本該用于打拐、破案、服務于百姓的生物科技,卻在暴利誘惑下投入“孔方兄”的懷抱。而非法親子鑒定一旦變成“時尚”,無異于間接強化男子親權觀念、有礙夫妻平等、加劇婚姻疑竇癥候,甚至引發對“非婚生胎兒”生命權的剝奪,背離了婚姻關系的現代文明走向及生命倫理。“科技改變生活”的美好初愿隨之破滅,科技文明亦為之蒙羞。 三則,“法制基因”面臨嚴峻挑戰。無證鑒定除“規避司法程序、機構先天畸形”等非法屬性外,或更涉嫌“選擇性終止妊娠”和“非法鑒定胎兒性別”等的嚴重違法。此無疑是對生育秩序、公序良俗、司法制度的嚴重挑釁。 非法親子鑒定機構叢生,表面上是鑒定市場供求關系日益走熱,亦即“匿名鑒定、單方自愿、性價比高”等營銷噱頭,使得程序更為嚴格的司法鑒定——須出具各類證明、雙方同時到場,甚至全程錄像——被遠遠落在了市場車輪的后頭;實際上是非法的“市場之手”悄然穿越了相關行政許可以及市場監管長期缺位的制度缺口,以致任何非法機構都能在情理法的尊嚴領地炮制盛宴。 親子鑒定不該成為擾亂情理法的逐利工具,法治市場、良性市場更不能容許商業投機。非法親子鑒定行為亟需一帖法治的“猛藥”。一方面,要以婚姻法為基礎,借鑒最高法《關于在審判工作中能否采用人類白細胞抗原作親子鑒定問題的批復》之規定,以及《司法鑒定程序通則》等完善程序性立法,加緊出臺監管民間親子鑒定的行政法規;另一方面,在法律未出臺前亦要嚴格依照現有法律法規,尤其要打擊違法廣告宣傳,主動對鑒定市場的營銷行為實施監管與備案登記,為專項依法治理爭取時間空間。 無可否認,非法親子鑒定市場走俏與國內“性開放”和“離婚率走高”現實關系曖昧,但其也絕非“無證鑒定”擾亂情理法“基因”的堂皇借口。惟其依法堵住“不良市場”的去路,并積極倡導婚姻自由平等的現代文明觀,親子鑒定的亂象才會實現逆轉。 |
相關閱讀:
- [ 10-29]別讓“親子鑒定”淪為狗血劇本的素材
- [ 10-28]親子鑒定可以有,但別“綁架”孩子幸福
- [ 06-03]親子鑒定不應是“出生證”門檻
- [ 11-08]親子鑒定火爆,露出的是道德淺灘
- [ 02-11]強調親子鑒定的規定缺乏“制度理性”
- [ 02-28]應嚴禁非司法的親子鑒定
- [ 02-20]產前親子鑒定為避免"身懷鬼胎"?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