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用法治中國凝聚復興力量 ????? ——標注依法治國新高度① 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中國,首先是法治的中國;一個自由平等公正的社會,首先是法治的社會;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首先是制度建設和治理方式的法治化。 金秋十月,正在北京召開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把法治中國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是我們黨首次以依法治國為主題的中央全會,在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提出18個年頭之后,法治中國的建設將展開新的藍圖、邁向更高境界。 “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深刻總結歷史、著眼未來,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對法治建設作出重大部署,積極回應了人民群眾的關注和期待,表明了黨中央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堅定決心和信心。 從提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到明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從強調“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到要求各級領導干部“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揚法治精神、發展法治理論、運用法治思維、創新法治方式,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指明了方向,為我們黨治國理政提供了根本遵循。 兩年多來,正式廢止勞動教養制度,表達著推進法治的決心;“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確立著司法改革的原則;“政府職能轉變到哪一步,法治建設就要跟進到哪一步”,展現著依法行政的步伐;首次集中清理黨內法規制度,近四成被廢止或宣布失效,傳遞著依法執政的決心;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敗,強調“凡屬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據”,黨和國家建設的各層次領域,都在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上,向著制度化、法律化不斷推進。法治中國的建設,回應著公平正義的群眾訴求,詮釋著現代治理的題中之義,激發著改革發展的前進動力。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法治中國的主線日益清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愿望體現在哪里?在黨團結帶領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創造幸福的過程中,法治既是必要途徑,更是制度保障。唯有依靠法治,依靠憲法和法律體系才能凝聚共識和力量,保證中國社會可持續的發展與穩定。堅持依法治國,就是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建設法治中國,就是凝聚民族復興的力量。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就是要以法治鞏固人民主體地位、維護人民合法權利,弘揚和踐行法治這一價值理念,為法治中國的建設打牢深厚的群眾基礎。 “法者,天下之準繩也。”在我們這樣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要實現政治清明、社會公平、民心穩定、長治久安,最根本的還是要靠法治。弘揚法治精神,凝聚法治力量,我們就能在創造經濟奇跡之后,創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法治文明,為實現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為人類政治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相關閱讀:
- [ 10-21]人民在法治中看見自己的高貴
- [ 10-21]依法治國如何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定海神針”
- [ 10-20]以“法無授權不可為”,重塑中國法治信仰
- [ 10-20]從“新鄭鹽”風波看依法治國
- [ 10-20]中國法治建設的新節點
- [ 10-15]依法治國要先堅持依憲治國
- [ 10-03]省委黨校拒繳排污費,不能補繳了事
- [ 09-11]“信息壟斷”頑疾必須依法破除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