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凡涉及醫患矛盾的新聞,總能撩撥公眾的神經,如果關涉人命,就更是輿情洶洶。 由此,當“湖南一產婦死在手術臺,主治醫生護士全體失蹤”的標題赫然出現在各大網站首頁時,其激烈的沖突性情節,想不搶人眼球都難。率先報道這一消息的@華聲在線,以煽情的筆法講述了一個“產婦被無良醫護害死”的慘劇:“湘潭一產婦赤身裸體躺在手術臺,滿口鮮血,眼睛里還含著淚水,沒有了呼吸。本應該在搶救的醫生和護士,卻全體失蹤了,房間里只有一些不明身份的男士在吃著檳榔,抽著煙。” 產婦的死因,被湘潭縣婦幼保健院診斷為羊水栓塞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在報道中,產婦家屬痛心質問:“產前檢查一切正常,為什么死亡以后就說是羊水栓塞?”不僅如此,產婦死后三小時都未能見到遺體,“遺體被反鎖在手術室內,破門而入看不到醫護人員”。對此,@新華社中國網事微博也發出關于此事的三大疑問:“為什么不直接通知家屬?為什么不讓家屬見遺體?醫護人員去哪了?” 正在網友們群情激奮之時,當地政府部門的回應,讓不少人意識到事件并非先前傳聞的那么簡單,原本一邊倒的輿論也出現分化。13日,@湘潭縣衛生局通過微博澄清,主治醫生及護士全體失蹤并不屬實。“因為死者家屬情緒失控,并有過激行為,為避免醫患沖突,導致矛盾升級,醫療調處中心安排醫務人員在手術室旁值班室等待”。 一段流傳頗廣的視頻,證明了@湘潭縣衛生局的說法。視頻中,產婦家屬情緒激動,圍在手術室前不斷踢門。涉事醫院副院長楊劍接受采訪時稱,“死者家屬破門而入時,確實沒有醫護人員守在遺體身邊。當時,醫護人員害怕被情緒激動的死者家屬毆打,脫下了手術服,在旁邊的值班室休息。”楊劍也否認了“轉移尸體”之說,“遺體一直都在手術室,我們院里沒有太平間,不可能轉移遺體。” 圍繞此事的爭論中,家屬和公眾的目光聚焦于“羊水栓塞”這個專業術語。曾在馬航MH370事件中表現搶眼的鳳凰客戶端評論員@唐駁虎認為,錯不在醫院:“為了能減少羊水、胎膜與主創口的接觸面,并迅速止血,醫生根據病情發展,建議切除子宮保大人——這是應對嚴重羊水栓塞,不得已搶救的關鍵之一。也就是說,要保命必須摘子宮止血——而非媒體報道的切子宮引發大出血。” 專業醫療網站@丁香園則曝出,在診斷羊水栓塞之后,家屬曾很猶豫是否要簽字——死者的婆婆稱切除子宮之后就沒法生二胎了。最終,家屬同意切除子宮,但產婦還是搶救無效死亡。同為女性,時評人@彭曉蕓有些寒心,建議女性生孩子前要授權醫院可處理一切突發危急狀況,“而不是交給什么不懂醫學常識、愚昧自私、還愛鬧得歇斯底里的婆婆,鑒于丈夫和婆婆的關系,也不必交給丈夫決策。當你生死攸關時,他們在外面討論的是二胎。醫生和產婦的關系最純正,他無論工資多少,反正不會想故意弄死你。” 正當輿論還在為當時需不需要切除子宮、媒體報道是否專業客觀爭論不休時,在死者家屬擺出的花圈和輿論雙重夾擊下,湘潭縣婦幼保健院已與家屬開始協調賠償事宜。@南方都市報報道,13日醫院和家屬雙方進行了一次談判,湘潭縣一名副縣長提出賠償56萬元,但家屬仍不同意,家屬的最新要求是98萬元。 央視評論員@王志安似乎早料到這一幕,但他還是對醫院的表現有些怒其不爭:“果不其然,在產婦死因沒有弄清之前,家屬和院方已經開始數輪的賠償談判了。好一個正義的處理方式。我能說這樣的醫院手術室被砸也活該么?出了問題不鑒定死因,不走法律程序,而是息事寧人花錢消災,這等于變相鼓勵醫鬧。” 只不過,醫院和當地政府花錢消災的愿望很快宣告破產——雙方就賠償金額上依然僵持不下。事件的處理,回歸到了調查和法律程序。據@新京報報道,死亡產婦的家屬已同意通過司法手段調查事實真相,尸檢將由湘潭市相關部門展開。 這場紛紛擾擾看似即將平息,但對這起事件“次生”的“媒體不專業”問題,反思仍在進行。香港南華早報中文網總編輯@鄭維對剛開始的“全體失蹤”的誤導性報道頗為痛心:“媒體最大的職責不是去學婦產科,而是要盡責地向專家請教詢問和采訪各方當事人,對事件進行全面而平衡的報道,這才是媒體應該做的功課。” 不過,曾在微博紅極一時的@急診科女超人于鶯覺得“醫患關系激化不應完全歸責于媒體”。如今的這位“體制外醫生”分析認為:“關鍵在于醫療體系缺乏競爭機制,所以管理水平低下,溝通能力差,事后應對失當,綜合因素導致事件惡化。簡單指責醫院家屬和媒體都不太對,同既往一樣,事件發生至今,真相撲朔迷離,當事各方對不利于自己的細節諱莫如深,更沒有理性的聲音,這已成為常態。” 痛定思痛,不妨聽聽東星集團總裁@蘭世立的總結性發言——“和過往醫鬧事件一樣,現在只要死了人,便可以打砸鬧,便可以得到天價賠償。即使醫院有錯,為何不能依法處理?當然也許只有如此,才能實現訴求。如此往復,紛紛效仿。” |
相關閱讀:
- [ 08-15]別讓產婦之死加劇信任危機
- [ 08-15]產婦死亡迷局中的媒體倫理
- [ 08-14]“產婦之死”,先別急著批評指責
- [ 08-14]湘潭產婦之死背后的三個疑問
- [ 08-14]醫療責任才是產婦死亡的核心議題
- [ 08-14]“產婦手術臺死”,真相不能“死”
- [ 07-01]謠言“精細化”,怎么破
- [ 06-30]向一切新聞造假說“不”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