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元宵節的夜晚,全國33個城市再次遭遇重度及以上的空氣污染,但是,也有數據折射出馬年新春里千年習俗的悄然轉型。 據統計,除夕零時至正月十五24時,北京全市共銷售28萬余箱煙花爆竹,同比下降近三成;全市清運煙花爆竹殘屑2935.66噸,僅是去年的一半。不獨北京,湖南瀏陽一家煙花企業,2012年元旦到元宵節期間大型焰火燃放的收入大約1600萬元,今年僅有400萬元。 分析起來,新風出現無外乎兩個原因。一是中央加大作風建設力度,中央紀委節前專門下發《關于嚴禁元旦春節期間公款購買贈送煙花爆竹等年貨節禮的通知》,公款消費的“大主顧”沒了,煙花銷量自然下降。另一個原因,就是霧霾。“春節期間不放煙花爆竹”,從網友發起“微倡議”,到多地市民簽名承諾,“會呼吸的痛”刺激著國人文明素質和環保意識的提高。少一點燃放,少一點污染,已成共識。 這兩個原因讓人思考:遇上時代要求,應該如何引導傳統習俗“華麗轉身”?碰到行為慣性,社會治理又該如何促其“轉彎改道”? 顯然,“一禁了之”的硬碰硬,在過去多年煙花爆竹禁改限、限改禁的拉鋸中,呈現疲態。而杜絕公款購買煙花,不燃放、少燃放從黨員干部做起,無疑是一種“從上到下、從內到外”的風氣帶動,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基礎上,加強與民眾溝通,改進引導方式,利用正面經驗與反面教訓進行宣傳,公眾自然能得出結論,也才能自覺規范行為,進而改變行為方式和思想觀念。 春節前,北京市發出通知,要求黨員、干部帶頭不放、少放煙花爆竹,呼吁廣大市民少放、不放。大年初一,北京市委、市政府向響應呼吁的市民發出感謝信。一個要求、一個呼吁、一個感謝,讓市民看到了“正人先正己”的態度,也增強了民眾的參與感和責任感。而今年北京街頭的“紅塵做伴”“霧里看花”等宣傳畫,畫面形象,語言風趣,不以說教面孔示人,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人們的環保意識。 然而,正如治理霧霾不會一蹴而就,習俗的轉變也不是短期工程。今年的元宵夜霧霾天氣中的漫天煙花,也正說明了這一點。實際上,年俗并非只有煙花爆竹。與親人團聚,與朋友相約,逛廟會、猜燈謎、看花燈……煙花少了,年味可以依舊。作為社會治理者,要給文化的轉型、文明的進步以時間,更要有引領潮流的智慧和勇氣。 傳統習俗與現代治理的碰撞,是在社會轉型期的考題。馬年新春,我們已經破題,但要寫下更好的答案,還需“路遙知馬力”。 |
相關閱讀:
- [ 02-17]爆竹暴利究竟進了誰的腰包
- [ 02-17]河南新鄉人環保意識提高 煙花爆竹銷售遇“寒冬”
- [ 02-17]霧霾天燃放煙花者,醒來!
- [ 02-17]看不到煙花綻放的元宵節更美麗
- [ 02-15]北京從今天起全面回收煙花爆竹 活動持續一周
- [ 02-15]北京:因燃放煙花爆竹致火情、傷人、空氣污染數據均出現下降
- [ 02-14]銷毀煙花爆竹也要環保
- [ 02-11]公安部部署排查整治火災隱患 確保元宵節消防安全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