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招商引資規模、財政收入增加……這些雖然直觀但是冰冷的數據將不再成為考核地方領導干部的唯一指標。 中組部近日印發《關于改進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工作的通知》,提出各地領導干部政績考核要突出科學發展導向、完善各項評價指標、加強對政府債務狀況的考核、加強對政績的綜合分析等硬要求,透露出不再以GDP論英雄的考核導向,凸顯了對盲目舉債搞形象工程、拍腦袋決策、拍胸脯蠻干等政績沖動行為進行問責到底的堅決態度和整治信號。 長期以來,各地發展的政績評估指標,一直是圍繞著GDP增速、投資規模和財政稅收等偏重反映經濟數量和增長速度的指標。而地方領導干部的任用考核,GDP數據也最有“發言權”——GDP發展的快,領導就提拔的快。這種單一片面的考核標準往往誘惑領導干部盲目崇拜GDP,違背經濟規律,背離地方實情,只抓那些容易出成果的“顯績”,不啃“硬骨頭”,導致“地方債務”滾雪球、“面子工程”泛濫、對生態資源環境先污染不治理然后“拍屁股走人”等現象頻發。 此次出臺的《關于改進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工作的通知》體現了中央通過轉變地方領導干部執政理念推動發展方式改變的決心,將使一些地方官員意識到,原來低水平重復和破壞生態的低質量粗放發展在考核上將被大打折扣,從而倒逼各地加速優化產業結構轉型。政績考核新規將成為今后一個時期重塑全體領導干部政績觀的指揮棒,有望對過去不正確政績觀進行全面矯正。 新考核方法既要看發展又要看基礎,既看顯績又看潛績,把民生改善、社會進步、生態效益等指標和實績作為重要考核內容。由此可見,民生、環境這些不直觀、難以量化卻跟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環節將被納入領導干部考核體系,無疑讓群眾更有發言權。 領導干部工作干得好不好,考核的標準是否公平合理,群眾的切身感受就能印證。新的考核辦法從長遠看要有利于地方經濟和生態的發展,有利于居民生活環境的改善,對提高民生發展、改善民生幸福指數都具有重要意義。歸根到底,只有和群眾切身感受相統一的領導干部考核體系才最有說服力。 (作者系新華社記者) |
相關閱讀:
- [ 12-11]政績考核不唯GDP為發展轉型預設空間
- [ 12-10]中組部:政績考核不以GDP論英雄要求更高任務更重
- [ 12-10]把好政績考核這根“指揮棒”
- [ 12-10]“不以GDP論英雄”是個政績考核系統工程
- [ 12-10]地方債列入政績考核 留下爛賬可追責地方官員
- [ 12-10]政績考核新規有破有立
- [ 12-10]人民日報:樹立政績考核新導向 為干部松綁鼓勁
- [ 10-30]專家:地方GDP之和高于全國因地方政府政績觀念扭曲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