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民生巷議 > 正文

從梁思成到吳良鏞的成就與無奈

www.shockplant.com?2012-02-15 08:51? 徐  偉?來源:東方早報 我來說兩句

欣聞我們的前輩同行,著名的城市規劃及建筑學家、建筑教育家,兩院院士吳良鏞先生在日前舉辦的2011年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也是長久以來,建筑規劃學這一門非傳統意義上的經典學科第一次因為個人的成就而受到如此廣泛的社會關注與認同,可喜可賀。

可以看到,吳先生長期以來致力推動人居環境科學,倡導城鄉和諧發展的舉措,深深影響了改革開放以來的城市規劃與建設行為。這是一門探索研究人類生存活動空間、場所、領域的學問;是一門包括鄉村、集鎮、城市等在內,研究以人為中心的人類聚居活動與生物圈聯系的科學和藝術;是對建筑學、城市規劃學、景觀建筑學的綜合。

在國內,吳先生是最早將城市與建筑理論體系化的學者之一,他較早樹立了建筑城市一體化發展的認識觀。但更讓我們覺得窘迫的是,作為梁思成先生的學生和同事,吳良鏞盡管一生反對古城大拆大建,卻難阻止梁林故居被“維修性拆除”, 他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對“菊兒胡同改造”盡管做出了保護與開發平衡的有效探索,卻再無后繼效仿者出現;人居環境學的研究成就,盡管能得到國家科技獎的高度肯定,卻依然經常為廣大城市管理和建設者所漠視,原因何在?

人居環境科學的核心在于“以人為本”,城市也是因人興而興,以哥本哈根為代表的歐洲城市,將人本主義情懷發揮到極致——步行尺度、綠色環境、宜人街道和活力場所,無不體現了城市對其建設者的正面回饋。但是國內的城市建設行為,卻往往漠視了其使用主體——人,要么用以凸顯績效,以速度換取眼球,此結果無疑是粗制濫造;要么用以凸顯經濟,城市建設讓位于產業發展,此結果無疑是殺雞取卵;要么用以凸顯形象,宏大尺度加“奪目地標”,此結果無疑是嘩眾取寵。這種結果下創造出的城市空間必然是缺少靈魂,缺乏活力。此為其一。

以建筑學和城鄉規劃學為基礎的人居環境科學,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對于城市建設和發展有相當的指導意義,但長期以來“官本位”思想的存在,使得現今普遍的情況是,長官意志多強于專家諫言,一份城市規劃的方案文本,一般先開專家評審會,后上規委會,最終以行政決策為句號為評審收尾。規劃的調整和修改,有時候也以相關領導的個人意圖為主導,政府所聘請的城市建設顧問團隊,多數是作為例行評審公事所需,真正在提議優化上面,所能行使的權力有限。正如前段時間網絡上所熱議的北京密云“歐洲風情小鎮”,估計就是“外行指導內行”的產物。在此流程下,最終成型通過的文本,也會因此過濾掉不少精華,無法真正因地制宜地指導建設。此為其二。

  • 責任編輯: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號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日本无卡码高清免费v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欧美精品 | 亚洲欧洲aⅴ在线不卡视频 免费va国产高清大片在线 | 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 |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中文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片 | 在线观看国产欧美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