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星聞碼頭 > 正文
語言水土不服不止鬧笑話
www.shockplant.com?2010-12-23 09:37? 草暖?來源:南方網    我來說兩句

方言里的諧音,既能造就和諧現象也能釀成詼諧鬧劇。在廣州生活的北方人,要是給孩子取名字或者做生意掛招牌,光是一味地考慮普通話發音而忽略了當地方言,一不小心就會容易鬧笑話。比如說,位于廣州傳統老城區龜崗大馬路的上海小籠包面館“食惠里”,店名的粵語諧音竟是“食壞你”,而天河北與五山路交界處一個今年上半年開盤的新樓盤取名“銀匯”,用普通話一念就諧音成了“淫穢”(昨日《廣州日報》)。照道理說,這些漢字懸掛在馬路邊,看上去的確很有“意頭”,可一出口,難免尷尬。

我有一個北方朋友,來廣州快五年了,至今依舊反感人家叫自己“肥仔”。他喜歡廣州街邊紅紅火火的大排檔,但一看到“肥佬鵬”、“肥媽燒烤”之類的招牌,先就從生理上開始厭惡了。他們家鄉的人,僅對畜生用“肥”這個字眼,形容人嘛,只說“胖”,所以他覺得“肥”帶有強烈的侮辱意味。要知道,廣州人什么都講“肥”,人畜共用,親親熱熱,一點問題都沒有。

語言的水土不服,隨著流動人口的增多會越發嚴重,也是文化雜交過程中難以避免的問題。一種方言就是一種思維方式,一個思想宇宙。設想,一個廣州人走在路上,眼前所見腦中所想的,都是粵語式的,除非遇到些普通話問路者,才偶爾偏離一下“軌道”,這“軌道”讓他覺得自己是這個城市的主人。反過來,一個外來人走在廣州的大街上,一句粵語也聽不懂,感覺滿街的粵語就像一道屏障,將廣州人圍了起來。盡管他在廣州生活一點問題都沒有,享受廣州的自由和寬容,享受廣州的服務便利,但卻因為這道方言的屏障,遲遲不能跟這個城市的絕大多數“打成一片”。語言的水土不服,時常會讓他感到自己是“客人”。

我認為,語言的水土不服,在諧音上鬧些笑話,解釋一下,修正一下,也就小事化了了。“食惠里”的生意還算不錯,“銀匯”的發售情況也相當不錯。最重要的是,當語言這種最基本的溝通工具出現了問題,當方言成為一個外來人進入本土的屏障時,二者在“入侵”和“防備”的心理上是否能給予彼此足夠的尊重,在“主人”和“客人”的席位上是否擺正了位置,既不會因為主隨客便而遺失了本土特色,也不會因為客隨主便而丟掉了都市的氣度。

責任編輯:李艷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場
更多>>囧視頻
相關評論>>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色婷婷七月综合丁香中文字幕 | 亚洲AV福利永久看片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综合久久 | 亚洲精品福利网站 |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ⅴs日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