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大冶市教育、公安、衛生、民政等部門組成的聯合檢查組對該市114所民辦幼兒園進行了檢查評估,其中,有21所幼兒園因不具備辦園條件被勒令停辦;51所幼兒園需整改達標后方準招生。經復查仍達不到條件的則一律取締。(8月30日楚天金報)
檢查結果顯示,大多數民辦幼兒園設施不全,規模較小,師資力量弱,辦園質量和幼兒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并且因為一地多園,搶奪生源,造成了收費上的隨意性和惡性競爭。顯然,對這樣的幼兒園“動刀子”勢在必行。
但有道是存在即有其合理性。有需求就有市場。這些幼兒園所以存在,不是無緣無故的。首先是合格的幼兒園少,不能滿足幼兒入園需求,只得“將就”。再者是現有的、公辦的幼兒園“價格昂貴”,令人“消費”不起,只好“量力而行”。于是各類幼兒園應運而生。
我不知在大冶是否存在入園難的問題。只是擔憂總共百余所,這回一下就砍掉一大半,是不是太形而上學了。假若原先供求基本平衡,現在關停了一批,整改了一批,無論理由是啥,對需要入園的廣大幼兒來說,顯然意味著無園可入,起碼就近是無園可入。
其實,類似問題不獨大冶,其他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面對問題,不是人性化地去化解,而是動輒勒令“關停”了事。就像鴕鳥一般,以為只要“關停”了,問題就解決了。事實真是這樣嗎?縱使問題幼兒園的問題解決了,亟待入園的幼兒呢?
“這一現象折射出的更多是政府對幼教資源投入不足的矛盾,對這些不合格幼兒園進行全面封殺是不現實的。”有專家如是說,“這些幼兒園承擔了很大的社會責任,要考慮到打擊之后會造成很多孩子無法就近入園,反而會造成更大的社會負擔。與其打擊這些不合格幼兒園,不如將其作為扶持對象,進行積極引導和監管。”斯言可謂誠哉!
可見,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不是一味地“關停”,而是各級政府要加大對幼兒學前教育的資金投入力度,促進幼教資源均衡發展。
現在眾多幼兒需要入園在即,希望各地積極創造條件,確保每個幼兒就近有園可入,而不是鴕鳥思維意識之下的“關停”。
- 2010-08-22“山寨幼兒園”不能一關了之
- 2010-07-27幼兒園重歸公益定位才是根本
- 2010-07-23幼兒園不應該是恐怖地帶
- 2010-07-22幼兒園教育“盆景”式開發亟待遏止
- 2010-07-21幼兒園 要么放開市場 要么保障供給
- 2010-07-14取締無證幼兒園,切忌紙上談兵
- 2010-07-14對無證幼兒園應改變運動式管理模式
- 2010-05-31幼兒園男阿姨 能否拯救男孩陰柔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