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征文選登】尋常中的不尋常
2022-06-13 16:28:57? ?來源:省退役軍人廳秘書處 責任編輯:郭曉楷 我來說兩句 |
編者按 從5月20日起,廳官微官網開設“主題征文選登”欄目,陸續刊登我廳組織開展“傳承八閩紅色基因,勇擔崇軍神圣使命”主題征文的獲獎作品,共同分享作者對退役軍人工作的神圣之感、崇敬之心和熱愛之情。今日刊發由曾峻茂同志撰寫的三等獎作品《尋常中的不尋常》。 尋常中的不尋常 曾峻茂 初見“神圣感”一詞,感覺心中一顫。參加工作以來,雖然也常常會要求闡述在崗位上的心得體會,但是常見的詞匯都是“責任感”與“使命感”,“神圣感”卻是首次見到,但細細品味,又覺得十分貼切。退役軍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自己既是退役軍人中的一員,又是退役軍人的服務者,當然不能將退役軍人的工作等同于一般的工作,而是要充分把握其中深意與內涵,感受到這份工作所蘊含的沉甸甸的分量,以一份敬畏的“神圣感”,用心用情做好工作。 有時想想自己這份成長歷程,恍然間會有一種冥冥天注定的感覺。我在軍休大院生活了20年的時間,涵蓋了整個童年到青少年的時光。住在對門慈祥的老奶奶,丈夫在她中年時期便犧牲在某場戰斗中,她含辛茹苦獨自養大5個兒女,又義無反顧地將其中3個都送進了部隊,并承擔起撫養孫輩的任務。對面樓須發皆白老爺爺,每個晴天的傍晚都會在樓下公園的長椅上靜靜坐著,一身老軍裝陳舊卻筆挺,每次見到我都會拉著我坐在他身邊,用我聽不懂的方言述說著什么,或許是在回憶往昔,或許是在思念戰友。我相信在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會有一段為了初心使命不懼犧牲的感人故事,可惜那時年幼,沒有耐心聽他們過多的講述。二十多年過去,這些看著我長大的“紅爺爺”“紅奶奶”們大半已經逝去,記憶中他們的模樣和講述的故事也隨著年歲慢慢模糊。每每想起,總會有種“當初只道是尋常”的無奈和遺憾。 大學畢業后投身入伍進入海警部隊,13年的軍旅生涯經歷了“聽驚濤拍岸、看狂風卷浪”的艦艇生活,也經歷了“搔首至發落、方有一句得”的機關歲月,終于在2021年走上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也十分榮幸地通過轉業安置成為退役軍人系統中的一員,似乎讓生活一下子又回到了最初的軌道。不知不覺,在崗位上也工作半年的時間。6個月的時光,能夠感受到自己身上一點點的蛻變,更能感受到退役軍人崗位的神圣不平凡。 首先我們是個講政治的單位。退役軍人群體是特殊的群體,也是參與經濟建設和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作為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更要從講政治的高度,從富國強軍的大局,認清退役軍人事務工作是鞏固黨長期執政的政治工程,是關乎國家和軍隊建設發展的全局工程,是關系廣大退役軍人和軍人軍屬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因此我們更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退役軍人工作重要論述,不折不扣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讓自己從認識上、思想上、言語上、行動上都和黨中央及省委省政府的標準和要求高度一致,真正做到謹言慎行。之前也因為言語上的不慎受到領導嚴肅批評,細細所思,正是因為自身的政治敏感性還有不足,放松思想的警惕所致。在今后工作中,更要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踏踏實實做好分內的工作。 其次我們是個講感情的單位。我們服務的對象是退役軍人,他們保家衛國、犧牲奉獻,紅色基因已熔鑄進血液、銘刻在靈魂。自己在軍休大院中長大,本身也是一名退役軍人,更應該保持這份赤誠的情懷,尤其是現在逐步接手常態化聯系退役軍人的牽頭工作,更要從心底去體恤退役軍人疾苦,密切同他們的感情,抓好事關每一個退役軍人生活質量、身體健康、長遠發展的事。從以往的退役安置一陣子服務向全生命周期一輩子保障轉變,做好常態化聯系工作中所涉及到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業創業工作,待遇保障工作,褒揚紀念工作,服務備戰打仗工作,用自己的努力讓退役軍人滿意度成色更足。 第三我們是個講作風的單位,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建軍95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重要之年,也是全面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部署的第一年。退役軍人工作也正在邁向從有到優的轉變,這就需要我們始終保持干事創業的激情干勁、極端負責的工作作風、無怨無悔的奉獻精神、廉潔自律的道德操守,以我們的辛苦指數換取退役軍人的幸福指數。從我自身從事的秘書處文字綜合角度而言,就是傳承好、弘揚好福建的“三多”優勢,用心講好八閩退役軍人的故事,尤其是老紅軍老革命的故事,多挖掘多總結福建退役軍人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為推廣福建退役軍人工作成效,為營造八閩大地的尊崇風尚,盡上自己的綿薄之力。 恍惚之間,我似乎回到了當年的軍休大院里,看著那個稚嫩的自己受不了絮叨掩耳跑開的背影,一時間感慨萬千。嘴里默默呢喃著,當初只道是尋常,此時方知不尋常。現在的我們,記錄好他們的故事,保障好他們的生活,做好每一件尋常的工作。或許將來,這些看似尋常的一件件小事,就會積累成屬于我們的不尋常。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