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扶貧情,講給世界聽
2021-01-14 10:41:26? ?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王姍菲 我來說兩句 |
□福建日報記者 樹紅霞 劇照 劇照由正午陽光公司提供 1月12日,23集電視劇《山海情》在北京衛視、東方衛視、浙江衛視、東南衛視、寧夏衛視黃金時段首播,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等視頻網站同步上線,受到廣大觀眾熱烈追捧。 這部電視劇靠什么打動人?答案是:真實。 作為“理想照耀中國——國家廣電總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電視劇展播”劇目,該劇講述了上世紀90年代以來,西海固的移民們在國家政策號召下、在福建對口幫扶下,硬是將飛沙走石的“干沙灘”建設成寸土寸金的“金沙灘”,通過樁樁件件融匯在生活中的扶貧故事,展現脫貧攻堅的中國智慧,向鄉村振興的新征程獻禮。 “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要戰略決策,承載著總書記的殷切囑托。 為了全景透視東西部對口扶貧協作幫扶的“閩寧模式”,演員們從衣食住行等方面沉浸式體驗當地生活,克服語言障礙,感受劇情氛圍。導演孔笙說:“拍攝過程太不容易了,這是接了我們的心、接了地氣的一部戲。” 笑中帶淚,講述扶貧故事 作為一部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山海情》洋溢著生活化的敘事氣息,剛一開播,微信朋友圈就迅速刷屏,有觀眾留言道:“除了扶貧主題,這部劇想表達更多,它能讓你邊笑邊流淚……” “移民搬遷太難了,馬得福太難了……”不少觀眾情不自禁地發出感嘆,“《山海情》似乎有種魔力,能一秒把人帶回到上世紀的西海固。” 福建省第十一批援寧工作隊隊員、固原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邱開養看了這部電視劇,非常驚喜。 “片名十分精準地表達了閩寧對口幫扶以來綿延24年不斷的閩寧情深、友誼長存。”邱開養說,作為親歷寧夏脫貧攻堅戰的一員,影片生動刻畫和真實再現了他們在閩寧扶貧協作中遇到的種種問題、思想情感、個人成長,感同身受,印象深刻。劇中既有粗獷濃郁的“西北風”,又有包容開放的“東南風”,他們就是在這兩種文化的交流交融中度過了兩年援寧歲月,同寧夏人民結下了深厚友誼,寧夏成了他們的第二故鄉,寧夏人民成了他們的親人。 遼闊的戈壁灘、漫天的沙塵暴,劇中還原了當時的西北農村風貌,讓大家身臨其境地感受脫貧攻堅戰的艱辛。 主演黃軒飾演的脫貧帶頭人馬得福,操心著通電、灌溉用水等問題,他足夠努力,卻對未來沒有信心。直到國家新的扶貧政策出臺,福建對口援助寧夏,并建起合作樣板閩寧村,一批優秀的福建干部、技術人員為閩寧鎮灑下奮斗的汗水,幫助大伙兒找到未來的發展方向。同時,村里的年輕人通過勞務輸入、發展庭院經濟等方式收獲了自信。 “在發展過程中,傳統與現代、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尋根與斷根等問題不斷突顯,對張嘉益飾演的馬喊水等上一輩人而言,挑戰和轉變也在不斷發生著。”孔笙表示,從西海固走出的人們沒有忘記他們的初心,他們沒有斷根,而是把根扎在了這片更肥沃的地方,互相扶持著走上了康莊大道。 真情演繹,汲取向上力量 《山海情》以“閩寧模式”為創作命題,看似在還原一個地區的蛻變歷程,實則是為了放大其中人的價值。 劇里,馬得福困難不斷、走得不易,卻很堅定,他為的是早日兌現“塞上江南”的承諾。這其中的酸甜苦辣,正是基層干部真實的生活寫照。 “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基層干部,我覺得他們非常不容易,他們是希望、是光,由衷地向他們致敬。”黃軒感慨地說。 用性格碰撞帶動故事講述,塑造鮮活形象,不經意間就能戳中觀眾的淚點。 劇中,一邊是涌泉村村民想出各種理由拒絕移民搬遷,一邊是馬得福使出渾身解數用心堅持,這樣的戲劇沖突恰恰說明觀念脫貧有多難。 與馬得福這個當地人不同,演員黃覺飾演一位從福建來寧夏扶貧的菌草專家。“出演這個角色需要用福建口音的普通話講出大段的專業術語臺詞,一開始我覺得拿不下來,準備時間太短了,但還是硬著頭皮去嘗試。”黃覺感嘆道,自己在戲里真切地看到了扶貧有多不容易,這也是近年來讓他印象最深刻、最享受的劇組。 “我們拍攝環境非常艱苦,一點點呈現了從沒有樹到有樹,從地窩子到土坯房、磚房的過程。我拍了30年戲,覺得在寧夏拍攝期間收獲很多。”在媒體看片會上,演員尤勇智如此分享。 初為人母的演員熱依扎拍戲遇到不少困難,但其用心演繹的李水花同樣立體。“水花內心堅定樂觀,永遠笑對生活,不僅詮釋了如水般向上涌動的女性力量,也代表了一種希望,預示著整個閩寧鎮在朝好的方向發展。”她說。 平民視角,建構國家敘事 去年,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宣傳發布了“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的先進事跡,授予他們“時代楷模”稱號。如何成功塑造這一群體?主創人員需兼顧平民視角、國家敘事和國際表達三重標準。 山海扶貧情,講給世界聽。片名的“山”為寧夏,“海”為福建,“情”表達對口兩地的深厚情誼。人比“山”高,因為人有與命運抗衡、創造美好生活的主觀能動性;情也比“海”深,福建與寧夏對口兩地的情誼綿延二十余年,有許多值得書寫和銘記的動人故事。 孔笙介紹說,該劇的創作立足于對諸多平凡個體的描繪。脫貧致富對他們而言,是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與親情、友情、愛情和鄉情息息相關。同時,平民視角與國家敘事密不可分,國家政策帶來了人們命運的轉變,個體在群體發展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據介紹,《山海情》是高滿堂、孔笙、侯鴻亮這一黃金組合繼《闖關東》《鋼鐵年代》《溫州一家人》等優秀現實主義作品后的再次合作,是繼《大江大河》后正午陽光出品的又一部當代主旋律作品,主旋律與硬實力兼備,承載了觀眾滿滿的期待和情懷。 “《山海情》是一部具有現實意義的電視劇,以扶貧為題材,以扶志為創作目的,值得大眾觀看,能給不同年齡段和職業的觀眾群體都帶來啟發。”看完首集,在福州文化場館工作的老劉興奮地說,該劇既是一部跨越世紀的“閩寧模式”扶貧故事記錄,也是一次追求當下影響力、承擔文藝創作社會責任的主旋律創作嘗試。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