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援建之光 > 寧夏 > 媒體聚焦 > 正文

山與海的攜手 閩寧協作讓昔日貧瘠土地上花兒遍地

2020-12-27 18:30:00?作者:顏財斌 郭曉楷?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施良德 王姍菲   我來說兩句

幫扶車間內,工人們可以通過加件加工獲取勞動報酬。 東南網記者 顏財斌 攝

東南網12月27日訊(本網記者顏財斌 郭曉楷)日前,在寧夏脫貧攻堅新聞通氣會上,通報了閩寧協作相關情況,經過24年的久久為功,閩寧結對扶貧成功探索出東西部攜手實現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

據了解,24年來福建省先后選派11批183名援寧掛職干部,寧夏也選派了20批344名干部到福建掛職鍛煉。福建幫助寧夏培訓教師上萬名,派遣教育、醫療、科技等專業技術人員2000多名;累計投入幫扶資金33億多,先后援建公路385公里,打井窖1.5萬眼,修建高標準梯田22.9萬畝,完成危房危窯改造2000多戶,支持建設閩寧鎮和110個閩寧示范村,修建了一大批水利水保、農村電網、道路、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近60萬貧困群眾從中受益。

寧夏政府副秘書長、固原市委常委、副市長、福建援寧工作隊領隊黃水木表示,福建與寧夏“山海結盟”合力脫貧,僅在“十三五”期間,福建共投入財政幫扶資金16億多元,實施1128個幫扶項目,受益貧困人口41萬人。寧夏現有5萬多人在閩穩定務工,每年獲得勞務總收入超過15億元。今年先后舉辦“閩寧出口商品塞上行”“寧夏出口商品閩上行”等一系列展示展銷活動,通過閩寧協作渠道累計銷售貧困地區農產品19億多元。

閩寧對口扶貧協作已經從以產業扶貧、勞務輸出、干部選派等為主,向金融、經貿、旅游、人文等多領域拓展;從以單向輸入為主,向互補性、雙向性、聯動性拓展,既有經濟上的互利共贏,又有人文精神上的互通共融。在新發展階段的新起點上,兩地將不斷拓展、豐富閩寧協作內容,不斷創新協作方式,廣辟協作途徑,推動向更深層次、更高水平、更寬領域發展,共同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

2020年7月3日,中央宣傳部授予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時代楷模”稱號。8月23日,中共福建省委決定在全省廣泛開展向“時代楷模”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學習活動,為奪取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新勝利、加快新時代新福建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位于寧夏紅寺堡柳泉鄉的一農戶家庭環境。目前該地正在打響以“民宿旅游+移民文化+餐飲美食+果樹認領+土特產銷售+休閑度假”模式的鄉村旅游品牌。 東南網記者 顏財斌 攝。

援寧干部

用真情促進協作深入走實

24年來,一批又一批的福建援寧干部在寧夏扎根、奮斗,克服了氣候環境、語言環境、生活方式的差異,奔赴鄉鎮、進村入戶,來到貧困群眾家中,與干部群眾在田間地頭交流致富經驗,與貧困群眾在脫貧一線琢磨脫貧,與移民群眾在扶貧車間交心談就業,了解縣情、熟悉鄉情、體察民情,與群眾結下了深厚情誼。

1997年3月,林月嬋第一次來到寧夏。當時閩寧兩省區既沒有直達火車,也不通航班,坐汽車至少要走3天。從那之后,直到2007年退休,林月嬋先后到寧夏40多次,見證了“聯席會議、結對幫扶、產業帶動、互學互助、社會參與”的東西部扶貧協作發展新模式誕生、延續。當地人親熱地喚她“林大姐”。至今,她手機中儲存的號碼,最多的仍是寧夏的。

從“移民吊莊”到“坡改梯”,從“井窖建設”到“勞務輸出”,從“菌草推廣”到“招商引資”,從“聯辦醫院”到“援建學校”,眾多福建援寧項目,都凝聚著林月嬋的心血和關注。“只要用心、用情,投入去做一件事兒,辦法就會一個個浮出來。”林月嬋說,閩寧幫扶機制是用“心”建起來的,而除了一代代援寧群體的接續奮斗,這個習近平總書記當年親自推動建立的好機制,正是閩寧協作能結出豐碩成果的關鍵。

工人們正在自動機械上工作。 東南網記者 顏財斌 攝

在寧夏,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所長林占熺是當地群眾和援寧干部口中的“菌草之父”。1996年,福建和寧夏結成幫扶對子。扶貧開發,產業先行。當時在福建推行的“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技術,進入援寧干部的視野。1997年4月,菌草技術發明人林占熺帶著六箱菌草,應邀前往寧夏彭陽縣調研。從此,林占熺成為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的一員,開始20多年的菌草扶貧之路。1999年10月2日,專家組在閩寧村組織測產驗收,結果顯示畝產近12萬元。寧夏老鄉知道后興奮不已,現場編起了順口溜。“菌草,菌草,閩寧草,幸福草,還是社會主義好,還是共產黨好。”

然而,閩寧兩地自然條件與經濟狀況相去甚遠,菌草扶貧方案在2000多公里之外的寧夏能行得通嗎?閩寧村位于銀川市以南50千米處賀蘭山下的一片戈壁灘,是西海固地區西吉縣8000多個移民的新家。“要迫切需要發展快速脫貧致富的,才能解決問題。”林占熺說。

菌草,再度被寄予吊莊移民群眾“安居”“樂業”的厚望。“沒有草,可以想辦法種!”林占熺不言放棄。為了讓所有參與菌草生產的農戶都能實現脫貧致富夢,經過埋頭鉆研,終于摸索出了一套因地制宜的菌草扶貧新方案。

要降低農戶參與門檻,必須簡化技術,把技術標準化、規模化、本土化,讓農戶一看就懂,一學就會。因此,林占熺等菌草專家采用技術包干的方法,從備料、搭菇棚、管理到采菇,手把手、人盯人地全程指導。

菇栽培出來了,往哪里賣呢?“你們是專家,如果你們不包銷,農民就沒有信心,那么菌草技術扶貧這事就做不成了。”時任福建省扶貧辦主任林月嬋對林占熺說。于是,林占熺硬著頭皮簽訂了包技術包銷蘑菇協議,跑遍了全國主要蘑菇市場,組織福建銷售企業助銷“菌草菇”。

菌草扶貧之路,越走越寬。1998年9月,閩寧兩省區黨政領導現場考察后,認為這是寧夏貧困地區脫貧的好項目,要求迅速擴大規模,在全區貧困縣推廣。到了2000年,僅閩寧村每天通過航班運輸的蘑菇便近60噸。一大批寧夏貧困戶,通過菌草告別了貧困,走上了小康之路。在寧夏推廣菌草技術扶貧的基礎上,林占熺等專家不斷總結,將其推廣到其他發展中國家。林占熺說,希望“”生態治理、扶貧與產業開發協同發展”的模式,能夠為更多發展中國家擺脫貧困帶來啟發。

林月嬋和林占熺僅僅只是閩寧協作上的一個縮影。2020年7月3日,“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獲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這是一個跨越24年的奮斗集體——先后11批180余名福建掛職干部,2000余名支教支醫支農工作隊員、專家院士、西部計劃志愿者奔赴寧夏,與寧夏人民一起用智慧和汗水創造了東西部對口扶貧協作幫扶的“閩寧模式”。


1  2  3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综合 | 亚洲影院色在线观看 |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五月天婷 |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色综合老牛 | 在线资源AV每日更新不卡 | 青青青国产依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