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韌性能力建設,提高災害防治水平 福建交通廣播開通國際減災日融媒體直播特別節目
2019-10-15 16:40:00??來源:福建省應急管理廳官網 責任編輯:陳靜 我來說兩句 |
10月13日是第30個國際減災日,主題是:加強韌性能力建設,提高災害防治水平。1007福建交通廣播做為應急廣播,特別聯合福建省應急管理廳、福建省水利廳防汛抗旱指揮部、福建省氣象局、福建省地震局、福建省消防救援總隊以及福建省森林消防總隊開啟融媒體特別直播,同時在廣播、互聯網開通音頻和視頻的同步直播,向受眾介紹防災減災體系的建設情況,宣傳我省防災減災工作的重點,并教授給大家防災減災的技能。互聯網直播一個半小時,觀看量超過12萬。 福建省氣象局氣象科學研究所總工程師陳惠女士介紹到,福建省是氣象災害多發省份之一。截至9月30日,我省先后經歷了暖冬、2次強冷空氣、2次低溫陰雨、20場暴雨、9次高溫和7個登陸或影響臺風。上半年汛情較為嚴重,但近期降水較少又造成了部分地區出現旱情,目前我省已經在積極開展人工增雨作業。 陳總工還介紹到,目前福建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已全省正式業務化運行。按照集約化、屬地化、個性化原則,其建立了省市縣綜合預警發布共享服務系統,已完成省、市、縣三級預警信息發布責任單位頁面屬權開發,重點對接完成應急管理部門、自然資源部門、人防部門、地震、海洋與漁業等單位的定制化開發。運用智能網格預報產品,充分發揮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的作用,與其他部門加強聯動,共同提升重點區域的指揮水平。 福建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新聞發言人鄭國恩專員則重點介紹了我們省防汛抗旱工作的“三協同、三風險、三引導”情況。據介紹,防汛抗旱目前能做到精準調度,全面推進“三個協同聯動”。一是縱向聯動,省、市、縣、鄉、村指揮扁平化,信息直報、指令直達、調度直接。二是橫向聯動,多部門一日兩會商,綜合分析、聯合部署、共同防御、協作救援。三是梯次聯動,“上下游”信息互通、“防抗救”工作銜接、“前后輪”因素疊加,綜合研判、統籌協調。對預警科學劃分“三個風險等級”。評估未來12小時、6小時、2小時的致災風險,分別對應三個風險等級,精準警示到相關縣、鄉。相關縣、鄉按照“Ⅲ級風險,干部下鄉進村;Ⅱ級風險,轉移老弱婦幼等行動不便人員;I級風險,緊急撤離危險區域群眾”的要求,果斷采取行動。在信息發布上,我們精準動員,分眾實施“三個全面引導”。針對不同階段、不同區域、不同人群,“科學分眾,精確投放”,增強公眾風險意識,主動防災避險。一是全媒體動員,協調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和網絡、“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同步展開。二是全過程發布,滾動播發汛情信息、防御動態和防災常識。三是全方位報道,既客觀反映汛情災情險情,也大力宣傳各級黨政、廣大干群防抗災害、生產自救的精神風貌。 省消防救援總隊福州支隊特勤大隊一級消防長涂顏淼則針對秋冬季火災多發的情況,對家庭防火、高樓逃生、消防通道維護等方面做了非常具體而且實用的指導。 不僅如此,福建省森林消防總隊也第一次走進1007的直播間,作訓科的候春波參謀也對我省森林消防工作進行分析,并針對森林防火提出建設性的建議,并對廣大群眾野外用火、逃生、報警等各項注意事項做出專業性指導。 福建省地震局的預警工作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目前我們省在全省學校、醫院以及相關政企事業單位已經分布了一萬多面預警信息接收終端,爭取在2020年前,全省學校全覆蓋,社區(村)在重點監視區覆蓋60%,非重點防御區30%。在昨天的節目中,學校會組織地震應急演練。福建省地震局應急指揮與宣教中心的高級工程師朱耿青博士也特別對地震預警的相關專業進行了科普。 最后,福建省應急管理廳監測減災處的鄭成捷處長也表示,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跨部門、多層面、寬領域,涉及方方面面。從預報、預警到調度、處置,從啟動應急響應到落實具體措施,都需要“精準”。我省在多年的防災減災救災,特別是在防汛防臺風實踐工作中,堅持按海上、沿海、內陸三個梯次和防風、防潮、防雨、防次生災害四個方面,對各階段工作作出精細部署,努力做到精準預報預警、精準指揮調度和精準防范處置,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成效顯著。目前,已建成數十個省、市、縣氣象、地震預警信息發布中心、服務節點和臺站,組成預警信息發布平臺。同時我省還針對當地特點,率先建立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通過實施“萬村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程”,選聘并培訓數萬名群測群防人員。根據雨情和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等級,對隱患點和高陡邊坡實施巡查監測,組織群眾臨災避險。同時建立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應急預案體系和“預警到鄉、預案到村、責任到人”的防災應急機制,農村住房保險和自然災害公眾責任險實現全覆蓋。以“政府主導、部門協同、軍地聯動、全民參與”的防災減災救災機制已基本形成。 下一步,省應急管理廳將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防災減災救災“兩個堅持、三個轉變”的工作指導思想,從建立防災減災各項機制入手,以落實責任、完善體系、整合資源、統籌力量為抓手,積極推動應急響應、應急處置、救災救助等工作法治化、規范化、制度化,進一步加強省、市、縣三級應急管理機構隊伍防災減災救災的能力建設,健全完善十大防災減災體系,扎實推進九項重點工程建設,整合優化應急力量和應急資源,建設全省統一的應急管理綜合指揮平臺,協同共享安全生產、消防救援、森林消防、防汛抗旱、防震救災等多方面信息,充分發揮各行業各部門的職能作用,不斷提高全省應急管理綜合指揮和配合協同能力,全面提升自然災害防治能力。 ![]() ![]() ![]() ![]() ![]()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