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由省政府安委會辦公室將組織的“八閩安全發展行”新聞采訪活動,深入三明市將樂縣采訪。 據介紹,近年來,將樂縣安全生產工作采取網格化管理和“3+1”(即應急預案管理、宣傳教育培訓、隱患排查治理加安全風險管控)監管模式,推動安全生產強基固本能力建設和各級責任制落實,打通安全生產監管“最后一公里”,有效控制各類生產安全事故。 為規范網格化檢查內容,提升網格化監管檢查工作成效,該縣突出安全生產工作基層基礎的薄弱環節,針對性的采取強基固本“3+1”監管模式完善綜合監管措施,按照安全生產工作有關法律法規及規范要求,出臺《將樂縣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實施辦法》《將樂縣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與風險管控實施辦法》《將樂縣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管理實施辦法》,推動安全生產強基固本能力建設,強化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工作,有效預防和控制各類生產安全事故。 應急預案管理方面。該縣通過對應急預案從完善修訂、評審、備案、培訓、演練的過程化動態監管,切實提高應急救援響應實戰能力。依法將應急預案作為高危行業企業準入的必要條件,加強各類預案之間的銜接,增強預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指導督促高危企業、人員密集場所、中小學校等,定期開展預案演練,提高對突發事故的應急處置、自救互救能力。 宣傳教育培訓方面。該縣以檢查企業組織學習習總書記安全生產重要論述、安全生產法律法規、企業安全作業規程等安全教育培訓為重點,提升企業的安全教育培訓工作。切實加強對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的培訓,督促企業規范開展“三級教育”和全員教育,落實“三項崗位”人員持證上崗,進一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加強企業新進人員和重點行業領域農民工的培訓,全面提高從業人員的安全素質和安全操作技能。 隱患排查治理和風險分級管控方面。該縣進一步推行隱患排查治理、風險分級管控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安防工程、防控技術和管理制度的綜合作用,構建兩道防線,促使重點行業企業落實好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要求企業結合日自查,認真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并按照隱患整改措施、責任、資金、時限和預案“五到位”的要求,落實各類隱患閉環清零整改。進一步健全完善風險預警機制,認真組織開展重大危險源普查登記、分級分類、檢測檢驗和安全評估,建立重大危險源動態數據庫,加強與氣象部門的配合協調,建立防范自然災害引發事故災難的協調聯動和預警機制。全面開展安全風險辨識。要求各有關行業主管部門指導推動各類企業按照有關制度和規范,針對本企業類型和特點,制定科學的安全風險辨識程序和方法,全面開展安全風險辨識。要求企業組織專家和全體員工,采取安全績效獎懲等有效措施,全方位、全過程辨識生產工藝、設備設施、作業環境、人員行為和管理體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風險,做到系統、全面、無遺漏,并持續更新完善。對不同類別的安全風險,采用相應的風險評估方法確定安全風險等級。并依據安全風險類別和等級建立企業安全風險數據庫,繪制企業“紅橙黃藍”四色安全風險空間分布圖,采取分類監管。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