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香囊,以錦制作,也稱“錦囊”或“錦香袋”。一般系于腰間或肘后之下的腰帶上,也有的系于床帳或車輦上。三國魏朝繁欽在《定情》中詩云:“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唐朝同昌公主的步輦綴五色香囊,每出游芬香滿路。由于奇特香料多來自外國的貢品,朝廷還把香囊作為賞賜之物。佩帶香囊之俗,也在民間盛行。“榴花角黎斗時新,今日誰家酒不樽。堪笑江湖阻風客,卻隨蒿葉上珠門。”這首古詩是描述當時人們歡度端午佳節的種種習俗。端午節前后,人們除了吃棕子、插艾葉以外,還要給孩子們帶上香囊。 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民間就有人佩戴香囊以避除穢惡之氣,確保自身健康的民俗。現在許多城市、鄉村,仍有給孩子帶香袋的習俗。 佩香囊,雖是一種民俗,但也是一種預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傳染病開始抬頭的時候,古人為了確保孩子們的健康,用中藥制成香袋拴在孩子們的衣襟和肩衣上。香囊常用的是具有芳香開竅的中草藥,如芳香化濁驅瘟的蒼術、山奈、白芷、菖蒲、麝香、蘇合香、冰片、牛黃、川芎、香附、辛夷等藥,含有較強的揮發性物質。香袋有長方形、正方形,也有三角形、棱角形、雞心形、菱形等,上繡有花、草、蟲、鳥及羅漢錢等,款式極為精美,給節日增添了無限的情趣。也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能,因此民間有“帶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之說。 近幾年來,我國醫學界對傳統香袋的配方進行研究,作了許多藥理試驗,表明這種芳香物質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可興奮神經系統,不斷刺激機體免疫系統,促進抗體的生成,對多種致病菌有抑制生長的作用,可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同時,藥物氣味分子被人體吸收以后,還可以促進消化腺活力,增加分泌液,從而提高了消化酶的活性,增強食欲。 現在,研究人員通過試驗發現,讓兒童經常將香囊(袋)置于衣兜、枕邊,對于流感、白喉、水痘、流行性腦膜炎、麻疹等傳染病均有一定的預防和輔助治療的功能。 |
相關閱讀:
- [ 05-24]莆田學院商學院開展“濃情端午入空巢,粽情粽意暖我心”志愿者活動
- [ 05-24]備龍舟 迎端午
- [ 05-24]提升運能 方便出行 端午期間,南平車務段增開多趟列車
- [ 05-23]湖里區祥店社區舉辦端午節活動 為環衛工人送粽子
- [ 05-23]光澤縣司法局開展端午節食品安全普法活動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