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兩千余年歷史的“絲綢之路”不僅是東西方貿易通道,也是人文交流的通道。在這條通道上,亞歐非大陸互學互鑒的文化往來推動了人類文明進步。“一帶一路”戰略是綜合全面的合作倡議,其實施既有多元多維的文化背景,也必然包含文化交流的內涵,甚至在某些方面要文化先行、以文化為支撐,增進沿線各國人民相知相親,互信互敬,共生共榮。努力發掘傳統文化價值并加以保護是“一帶一路”戰略應有之義。
“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連接著豐富多彩的多種文明,而每種文明內部又因地理、歷史、民族等多種因素形成眾多的分支和派別,可謂千姿百態,異彩紛呈。種種文明中各有自己的傳統服飾、建筑、民歌、舞蹈、民謠、民間故事、繪畫、習俗、禮儀、觀念等。合理開發利用這些傳統文化,會為“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帶來三方面間接或直接的助推力量。
首先,傳統文化可以在更深層次增進交流,并且使了解的程度更為準確細致。每個民族的傳統文化可以說是該民族的“根”,深深地扎根在其繁衍生息的土地上,特有的文化基因傳承在該民族每個成員身上,也呈現在其成員的衣食住行之上。了解一種傳統文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親臨產生它的土壤,接觸它的傳承者。通過接觸,各種傳統文化的個體會互相認識到他文化的優點,審視本文化的不足,從而做出調整并適應。這樣互相了解的方式以及產生的效果會使“一帶一路”沿線人民真正達到相知相親,多元共處。
其次,以福建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文化產業可以直接產生經濟效益,是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與商業間的融合加快加深,而開發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文化產業也是“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的一個方面,蘊含著巨大的商業機會。“一帶一路”國家和民族眾多,傳統文化多種多樣,隨著互相往來需求的加快,必將催生出大量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文化產業,直接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最后,傳統文化是構建和展現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源泉。軟實力越來越成為一個國家國際地位的核心成分,是世界各主要國家展開競爭的新的增點。軟實力以文化、政治制度、價值觀念等為載體,其中文化包括傳統文化是構成軟實力的首要因素,會對其它載體產生一定的影響。福建“一帶一路”國家間的合作如果能以傳統文化為主題構筑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軟實力,必會增加和帶動在其它方面的合作。
傳統文化在“一帶一路”實施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潛在作用,但這些作用很難自發產生,需要有意識地發掘傳統文化價值,使其更快更多更好地助推“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發掘過程中要依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務部2015年3月聯合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提出的共建原則,即開放合作、和諧包容、市場運作和互利共贏的原則。
一是增加人員往來,開展更多傳統文化交流活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眾多,傳統文化種類眾多且差別較大,傳統文化交往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能性。文化交往實施歸根結底要靠沿線各國和人民。在國家層面,可由政府牽頭,舉辦沿線國家文化交流活動。如互相舉辦文化年、圖書展等;加強媒體間交流;電影與電視節目的引進和推出;互辦多樣的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文藝活動等。在個人層面,鼓勵民間團體或個人交流;互派留學生;鼓勵民眾互相出國旅游等。
二是福建傳統文化應該積極與市場相結合。傳統文化要想得以延續,一方面需要人們的保護,另一方面其自身也要與時俱進,既繼承又發展,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過程中,要求傳統文化與市場相結合,在保留自身傳統精髓和在市場競爭中得以存活之間尋找平衡。如三坊7巷等,開發為旅游景點后,自身努力在市場中尋找定位,以其傳統民風民俗吸引國內外旅游者,既使傳統得以延續又創造巨大經濟效益。
三是積極把傳統元素與現代科技元素相結合。傳統文化中的一些技藝是生產力不發達時代的產物,雖然福建在歷史上曾備受推崇的名人并延續至今,但應該隨著科技的進步而進步,如一些傳統的醫藥配方、等應該與現代技術適當結合,在保持其原有特色和效果的前提下規模化生產,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并造福更多的人民。
以福建傳統文化助推“一帶一路”戰略中要特別注意的問題是對傳統文化開發利用的同時要加強對其保護的力度。傳統文化是特定個體與特定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三要素互相影響,其中一方面發生變化就必然引起另外兩方面的變化。在自然狀態上,各種傳統文化在內部動力的作用下緩慢演進,更多表現出傳統文化的延續性,在經濟不發達時期尤其如此。“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條件和科技的發展,文化間交往增多,外來文化滲透加劇,將會給傳統文化三要素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各種傳統文化個體的生活方式、生活環境和思想意識都將發生重大改變,傳統文化發生突變的可能性激增,很有可能打破或阻斷傳統文化延續的歷史路徑。“文明在回應內部多元性和進行外部交往的過程中逐漸進化。”這表明從長遠看,傳統文化的歷史演變是大趨勢,但應該控制其進程,使其不致發生破壞傳統文化精髓及其演化規律的突變。
“一帶一路”實施過程中,首先要提高當地政府對傳統文化保護的管理水平、能力和思想認識。決策管理部門和開發經營部門都直接關系到傳統文化的發展,遵守文化發展規律,實施保護性開發,因地制宜,量身定制符合當地的文化開發和保護規劃。建立與市場經濟相一致文化體制和配套政策,完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培育文化產業經營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