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紅軍謝畢真題寫“勿忘國恥”四字,勉勵后人以史為鑒振興中華。 東南網9月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范德寶 文/圖)“抗戰時期,閩粵贛邊區總體上屬于大后方,與日寇正面作戰主要集中在廣東的潮汕地區……”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老紅軍謝畢真以史為據,娓娓道來。他還親自撰文《我參加了中華人民抗日救國義勇軍》,刊登在8月25日的《閩西日報》上,講述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激勵人們發揚愛國主義和抗戰精神,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謝畢真,1916年9月生人,按民間算法,今年已是百歲老人。他在1937年2月參加革命時便加入中共領導的中華人民抗日救國義勇軍,之后在其老家武平縣象洞鄉成立抗日義勇軍小組,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央紅軍長征后,留在閩粵贛蘇區堅持游擊戰。1983年離休后,任閩粵贛邊區史編審領導小組副組長,主持日常工作,并主筆其中18萬字的抗戰時期部分。 老驥伏櫪17年嘔心修黨史 1982年,正要辦理離休手續 的謝老突然接到編纂閩粵贛邊區史的任務,他的腦海中瞬時浮現出當年他所在王濤支隊在后方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堅持抗日反頑斗爭等波瀾壯闊的畫面。他不顧患有冠心病,二話不說,欣然領命。 為全面、準確記述歷史,他帶領工作人員馬不停蹄地奔波在北京、廣東和閩西南一帶,尋找當事人,僅一年多時間就征集到重要資料1000多萬字,并協助廣東、福建兩省檔案館匯編了6輯200多萬字的《閩粵贛邊區革命歷史檔案匯編》,為編寫《中共閩粵贛邊區史》奠定了史實基礎。一次,他一頭扎進北京的中央檔案館,查閱、復印、抄錄資料,一待就是20多天。 由于閩粵贛邊區史尤其是其中任務最艱巨的抗戰時期部分的編寫難度超乎想象,原以為三四年就能完成的任務,竟變成漫長的17年。 17年間,謝老跋涉千山萬水,懷揣藥瓶與不時發作的冠心病抗爭,幾次住院。因白天要主持日常工作,他經常伏案寫稿至凌晨四五點。眼見丈夫為編纂黨史長期過度操勞,妻子李燕華心疼、焦急。她找領導打“小報告”,甚至藏眼鏡、拉電閘、卸燈泡,想讓他好好休息,但均不管用。她只能倍加體恤丈夫的身子。寒冬之夜伏案時,謝老雙腿凍得直哆嗦,她就給他的雙膝蓋上毯子。 17年修史,謝老從66歲奔波操勞到83歲,直至腰身佝僂,滿頭白發。 |
相關閱讀:
- [ 09-02]漳州市領導走訪慰問抗戰老干部
- [ 09-02]北京逐年壓縮進京人才指標 87歲老兵王延學憶抗戰:踩隔板往城里扔槍榴彈
- [ 09-02]廈門一中舉辦特殊開學第一課 抗戰老兵講革命故事
- [ 09-02]繼承抗戰家書的家國情懷
- [ 09-02]全國婦聯抗戰老同志集體講述“我的抗戰史”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