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斜灘曾創辦詩刊小報宣傳抗日救亡
2015-05-27 15:31:15??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鄭思楠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東南網5月27日訊 (通訊員 韋希成)早有耳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閩東古鎮斜灘曾風行一份宣傳抗日救亡的《戰生詩刊》小報,成為近代史上不可磨滅的記憶。 近日,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即將來臨之際,筆者專程拜訪了本籍當年創辦《戰生詩刊》參與者之一、時任國民黨立法委員、福建學院院長郭公木的后裔、原斜灘鎮老人會會長、耄耋之年的郭峰老先生。他撫今追昔,回顧了抗戰時期,家鄉斜灘的工商、教育、文化各界人士曾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方法進行對敵斗爭,支援抗日運動,開展了如火如荼的抗戰宣傳。馬來西亞愛國歸僑詩人盧少洲與斜灘賢達文人志士郭公木、何紹蘭、何鳳丹、韋義夫等人共同創辦的《戰生詩刊》宣傳抗日救亡,在壽寧留下了一段民主人士為拯救中華民族的愛國史話。 1937年“七七”事變后,斜灘的社會賢達對抗戰時事備加關注,利用船運的便利,每天都會看到從福安寄來的、由福安農校教師游通儒先生主編的《戰生日刊》。這是一張油印小報,內容是前線戰訊、戰役地圖等,編得很好。臺兒莊大會戰義勇軍炸沉日艦“出云號”的勝利消息由這張小報傳到斜灘時,聞者歡欣鼓舞,有人還當街買酒,開懷痛飲,以示祝賀。 在這張小報的影響下,斜灘進步文人遙相呼應,創辦不定期的油印詩刊,創刊號舉辦折枝詩唱,發起詩歌會,以“戰生”二字征詩競賽,刊出“不戰除非身死日,舍生莫待國亡時”、“寧戰沙場還馬革,不求塵世老羊裘”、“若生無用何殊死,惟戰能存不恤危”、“戰生二字義分明,不戰如何可得生”等折枝二唱二十首,藉以宣傳全民奮起抗戰,抵御外侮,不當亡國奴。詩刊征稿啟事發出后,福安、霞浦、三都等閩東各縣以及連江、福州等地人士投稿不下千章,相繼被選中登載在詩刊上。自1939年~1945年間,斷斷續續出版了22期,從第3期起即以《戰生詩刊》冠名。郭峰老先生印證說,上述幾首詩句是10年前,當地文化中心籌辦“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活動時,他在已故的盧少洲兒子盧紅伽家中發現保存60余年的《戰生詩刊》創刊號、第16期以及1945年“8?15”日寇投降的號外等3張8開雙面刻版油印小報樣張上抄錄的折枝詩句。 抗戰時期,斜灘望族儒家、愛國歸僑詩人盧少洲一家致力于抗日救亡運動,寫下了許多激勵斗志的詩篇,其與伯父雁洲、兒紅伽、女雙修三代四人均以詩著名,在《戰生詩刊》上發表了許多震撼人心的詩作,曾傳誦一時。如盧少洲1939年所作的《聞祖國戰訊》:“大陸將沉豈有家,洶洶豺虎正磨牙;劍頭含蜜心何險,釜底抽薪計未差。自閃孤光窮海月,半凝碧血戰場花;疊山壯句吾能誦,也鑄昆吾待斬邪。”其女盧雙修的一首五言詩《時事有感》也為時人所傳誦:“萬骨搏新土,誰支大廈傾。人民懷敵愾,壁壘出奇兵。橫海樓船壯,連云鼓角鳴。終當凱歌樂,重譜舊生平。”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消息傳來,斜灘民眾隆重慶祝,鎮上各商家減價三天優惠顧客,沿街張掛各式自制飛機燈、戰艦燈、升天鳴炮燈,張貼各種慶祝勝利圖畫,還有很多紅綠標語。三村五境群眾聞訊趕來參加游行,鳴放勝利神銃(禮炮)101聲后,數千人的游行隊伍高呼口號,敲鑼打鼓,繞村一周,盛況空前。斜灘文人通宵達旦趕編印刷千余份《戰生詩刊》號外,當天散發給了當地市民,增添抗戰勝利的喜悅。 |
相關閱讀:
- [ 05-26]臺海|雙方交涉 遭菲攔截臺灣漁船平安駛離 那些年臺灣也曾拍過"抗日神劇"
- [ 05-26]那些年臺灣也曾拍過"抗日神劇" 當紅影星紛紛加盟
- [ 05-24]網曝葛天大尺度抗日劇激怒劉翔 二人關系惡化
- [ 05-23]曲江丫丫影視:抗日作品絕不會出現雷人狗血劇情
- [ 05-23]日本網友看抗日神劇:披著抗日外衣的搞笑劇
- [ 05-23]抗日英雄母親:7位親人為國盡忠 被稱當代佘太君
- [ 05-22]僑領梁金山淚別惠通橋:為抗日可以炸斷再修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