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飛:新四軍戰略發展方針的忠實踐行者
2015-04-20 18:28:53? ?來源:黨史縱覽 責任編輯:金婷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建軍初期,新四軍在長江以南有3個支隊6個團總共18個營。第一、第二支隊4個團東進時,被軍部留下了第四團的1個營。不久,軍部將已到蘇南的第一團、第三團調回皖南,而葉飛第六團調給陳毅時,也被留下1個營。這樣,除教導隊外,軍部在皖南就掌握了3個團又2個營共11個營,而在蘇南敵后卻只有7個營的兵力。那時在蘇南敵后,國民黨部隊從淞滬戰場撤退時,遺留下大量槍支彈藥和散兵游勇,各類民眾武裝蜂起,是新四軍迅速發展自身力量的大好時機。新四軍如能像華北八路軍那樣,大膽地把部隊撒到敵后,一定能得到快速的發展。正是由于手中兵力不多,致使陳毅在總結江南敵后斗爭的名作《茅山一年》中,不無遺憾地感嘆:“可惜我們的力量薄弱,不足以言此。” 1939年2月下旬,時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抵達皖南視察新四軍軍部,傳達六屆六中全會關于發展華中的精神,對新四軍正式提出“向北發展,向東作戰,鞏固現在陣地”的方針。陳毅返回蘇南后向部隊作了傳達貫徹,決定派葉飛率第六團向京滬鐵路以東挺進,陳毅還親自到部隊作動員報告,要求葉部通過向東作戰解決人、槍、款的問題,相機建立敵后根據地。 就在部隊待命出發的前一天,項英從軍部給陳毅發來急電,堅決反對東進,理由有兩條:一是東進超出了國民黨劃定的范圍,會破壞統一戰線;二是東路地區鐵路、公路、河網交錯,日軍兵力強大,據點林立,部隊到那里會被敵人消滅。陳毅與葉飛對項英的意見進行了反復討論,葉飛保證部隊挺進東路不僅不會被消滅,而且一定能夠發展。最后,陳毅斷然決定葉飛部即日東進,并對葉飛表示:“部隊到東路被消滅了,你負責;破壞統一戰線,我陳毅負責。” 1939年5月5日,葉飛率第六團東進蘇(州)常(州)太(倉)。由于此次東進之行是突破國民黨第三戰區藩籬的秘密行動(第三戰區不準新四軍過丹陽以東),當時為保守機密,葉飛事先向第三戰區請了長假,東進時化名葉琛,副團長吳焜化名吳克剛,參謀長喬信明化名汪明,政治處主任劉松青化名劉飛,部隊改番號為江南抗日義勇軍(簡稱江抗)第二路。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