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飛:新四軍戰略發展方針的忠實踐行者
2015-04-20 18:28:53? ?來源:黨史縱覽 責任編輯:金婷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 1938年后,葉飛任新四軍團、旅長、副師長 抗日戰爭時期,在新四軍建軍歷史的幾個關鍵階段,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對新四軍的戰略發展方針發出一系列指示,不僅對新四軍的發展和建設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而且也是引導新四軍不斷發展壯大、走向勝利的重要保障。 ?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將中共在南方8省14個地區堅持3年游擊戰爭的紅軍游擊隊,統一改變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全軍共4 個支隊8個團。葉飛率領的閩東紅軍獨立師奉命下山,于1938年3月下旬到達皖南巖寺,被改編為新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代號良團),葉飛任團長,副團長阮英平(不久即由吳焜接任),下轄3個營,共計1300余人。 經過短暫整訓后,新四軍第一支隊在司令員陳毅率領下,于6月中旬挺進蘇南茅山敵后;第二支隊在司令員張鼎丞率領下,于7月進入江寧、當涂、溧水、高淳地區;第三支隊由副司令員譚震林率領,于策應一、二支隊挺進蘇南后,經宣城、蕪湖開到涇縣軍部附近的銅陵、繁昌、南陵地區。數月后,軍部將第一支隊第一團和第二支隊第三團先后調回皖南整訓。而葉飛率第三支隊第六團的第一、第二兩個營赴茅山地區,改屬第一支隊領導。 1938年10月1日,第六團東征蘇南,挺進茅山,在從皖南到茅山的8天行軍途中,就與日偽軍打了7仗,提高了對日作戰勝利的信心。當年12月23日,葉部正式歸入第一支隊建制,從此,葉部便在陳毅麾下轉戰大江南北敵后,逐步發展壯大成為威震敵膽的主力。 到茅山后,葉飛率第六團克服了種種困難和不利條件,很快適應了丘陵和平原地區的游擊戰爭,以夜襲、奔襲、奇襲和伏擊等戰術,取得了白兔、寶埝、延陵等一系列戰斗的勝利。為此,支隊司令員陳毅于1939年5月特地寫了一封題為《獻給良團全體同志》的信,信中寫道:“我首先指出良團的艱苦作風,是本軍中最突出的。回想在去年冬天,大家不發用費,用茶葉當煙吃,用爛棉絮包腳當鞋穿,每天吃兩餐,甚至無菜吃,吃光飯。而你們能做到逃兵很少,能繼續爭取戰斗勝利,維持模范紀律,這是我軍優良傳統的保持和發揚。這是我良團的特色,可做本軍的模范。”“我們今天不應諱言,在最初東征時期,你們中間曾經有極少數人過高估計日寇的戰斗力,但是你們經過6個月的戰斗,在白兔、在高廟、在寶埝、在下蜀、在龍潭、在延陵,你們與日寇交手,打敗了日寇。” 盡管打了不少勝仗,但由于受到國民黨的羈絆以及王明“一切服從統一戰線”右傾思想的影響等原因,部隊的發展還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