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專題> 黨群> 理論視界> 黨建政治 > 正文

中國精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呼喚

2014-12-11 10:57:40??來源:《黨建》  責任編輯:鄭思楠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呼喚著中國精神

傳統精神是寶貴的。但自近代以來,特別是辛亥革命以來,曾經支撐著一個民族延續和發展的中華民族精神在時代發展面前,特別是在現代精神面前,遇到了嚴峻挑戰。以勤儉為例,作為精神現象永遠值得弘揚,但如何適應市場經濟的消費觀念,傳統的勤儉有了調整的必要。再以厚德為例,中華民族的道德突出私德而非公德,小農經濟基礎的道德更主要的是熟人道德,當中國也進入自由遷徙的時代,大眾進入陌生人社會,道德在諸多方面走入困境。

如何在傳統精神的基礎上實現突破,形成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相適應的優秀精神理念,這是一個重大的現實命題。這里有必要關注世界上主要國家的國家精神。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歷史較短,難以用民族這一概念來概括精神,因此更強調國家精神。美國精神走了一段長期的塑造過程,比如支撐著美國精神的民主自由人權的核心價值觀,其實從第一批英國清教徒走下“五月花號”后就已成雛形。經200多年的發展,美國精神確實特色鮮明而清晰,這就是在上海世博會上宣揚的:“合作、崇尚自由、多樣化、開放、樂觀、成就、創新和機遇”。這些精神充分體現于美國社會與民眾的行為。

優秀的國家精神理念,是人類跨進現代文明、引領世界文明的標志,透出人類文明進步的光芒。總體說來,西方大國重視強調國家精神。法國精神體現于“自由、平等、博愛”;英國精神反映于“勇氣、禮貌和擔當”;德國精神主要體現于“思辨與科學、紀律與秩序、嚴謹細致、信守承諾”,等等。

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構建并確立中國精神,一定不能切斷歷史搞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也不能囿于歷史搞復古,要超越自我,確立世界層面的價值坐標,以引領世界文明的發展方向。為此,可把中國精神概括表述為:愛國奉獻、開拓創新、堅韌頑強、兼容并包。其中,愛國奉獻是核心,開拓創新是靈魂,堅韌頑強是品格,兼容并包是取向。

關于愛國奉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明確提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這是一種歷史的總結,也是現實與發展的需要。人的精神世界無非兩個空間,要么宗教精神,要么世俗精神。如果兩種精神都喪失,就有可能發生精神蛻變。宗教精神主要通過對未知世界的描述來引領人們,而世俗世界的精神在國家和階級尚未消亡前,每一個人都將依附于某一個政治實體,也就是國家。雖然全球化時代愛國主義出現了新情況,比如網絡在改變對國家認同,但至少到目前為止,人們尚不能完全脫離某一具體國家,包括倡導人權大于主權的美國等西方國家,也仍然高揚愛國主義大旗。尤其重要的是,強調政治信仰信念的中國,只有把愛國奉獻作為精神力的核心,才有可能應對今后面臨的各種挑戰。

關于開拓創新。中華民族在500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創造了許多輝煌,然而由于小農經濟基礎上的文化品質的影響,尤其是后來的封建統治的抑制,創造力日漸式微。歐洲神學曾經一統天下,長時間缺少創造力,由于有了文藝復興激發創造精神,結果就有了恩格斯形容的“那是一個能夠產生巨人也產生了巨人的時代”。可以說,大航海運動以來的所有大國崛起,都是因為其創造了超越舊帝國的生產力和文明。這就啟示我們,要保證中華民族實現歷史跳躍,必須將開拓創新化作價值追求。這其實是我們發展的唯一路徑,也是將開拓創新視作中國精神之靈魂的重要原因。

關于堅韌頑強。中國要實現崛起注定不會一帆風順,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原有大國必盡一切可能抑制中國崛起。這原本就是大國興衰的基本規律,加之當下國際政治格局構成了新的生態和形態,決定了新的國家尤其社會主義中國的崛起更為艱難。其次,源于西方人的偏見和傲慢。從倫敦奧運會我們可以看出,只要中國運動員做得更好,西方一些媒體就發出質疑之聲。在話語權被西方壟斷的情況下改變這種狀態,較以往要困難很多。再次,時代變化與科技發展在改變著大國崛起的標準和方式。假如說以往大國崛起于硬實力,今天國家崛起不僅僅是硬實力的對撞,而且注入了政治制度的元素,需要文化和文明的號召力。如此看來,要有效應對挑戰,堅韌頑強的精神品格必不可少。

關于兼容并包。從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看,整個民族擁有很強的包容性,正是這種包容決定了每一次遭遇外來文化,都能夠有效應對并吸收其精華。盡管這樣,我們仍然需要認識到,中華文化的包容多源于被動而非主動。由于進入大航海運動以來,一直面臨著外來的侵略,封建王朝難以拓展開來,所以中華文化也難有開拓力。今天,中國已經走向世界,要做一個全球性大國,沒有對多元文化的包容,也便不可能贏得世界的認同;沒有對多元的包容,也便不會把各種文化的優秀基因吸收過來壯大自己。或許可以這樣說,作為一個大國,中國的目標和發展決定著自己的文化包容。只有整個民族確立起多元包容,特別中國精神中擁有強烈的多元包容的精神品質,我們才變得強大乃至偉大。(公方彬 作者為國防大學教授)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在线网站黄不卡 | 中文字幕在线操喷 | 日韩精品九九久久 | 亚洲性网在线观看 | 午夜资源一区二区三区 | 综久久综合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