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 正文

美國情報機構與技術公司合作 用科技掃蕩數據

www.shockplant.com?2013-11-04 11:49? ?來源:中國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中新網6月13日電近日,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借助科技手段監控民眾、獲取情報的“棱鏡”計劃遭曝光,激起了不少美國民眾對政府侵犯個人隱私的憤怒。《紐約時報》中文網13日刊文稱,隨著數字通訊量在過去10年中爆炸式地增長,追蹤恐怖分子的美國分析師為了尋求處理大量電話記錄、電子郵件和其他數據的新方法,求助于硅谷的計算機專家,這些專家曾建立了復雜的方程。

NSA與技術公司合作

為此,國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簡稱NSA)和其他情報界部門與技術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加利福尼亞州帕洛阿爾托的帕蘭提爾技術公司(Palantir Technologies)就是其中的一個,帕蘭提爾由一群來自貝寶(PayPal)的投資者創建,他們正忙于解開“大數據”(Big Data)的秘密。

如今,軟件技術的革命使對規模巨大的數字信息進行自動及瞬時的分析變成可能,也給NSA帶來變化,使其成為美國人乃至外國人數字資產的事實上的擁有者。這些新技術有史以來第一次使美國間諜能跟蹤世界上幾乎任何地方的人的活動和往來,而無需實際監視他們或監聽他們的對話。

新的爆料揭示,NSA一直在秘密地獲取數百萬美國人的電話記錄,還從9家美國互聯網公司得到外國人的電子郵件、視頻和其他數據。爆料為了解美國這家最大的情報機構不斷增長的能力提供了罕見的一瞥。

為了能利用每天產生的堆積如山的新數據,在幾乎沒有公眾討論的情況下,NSA在迅速擴張。在過去10年里,政府給該機構投入了數十億美元的資金,在猶他州的山區修建了一座面積達100萬平方英尺(約合10萬平方米)的城堡,顯然是用來無限期地存儲巨量的個人數據。前業界和情報官員稱,NSA在美國各地建立了竊聽站,并幫助建造了一臺世界上最快的計算機,以破解保護信息的編碼。

有人曾一度認為互聯網流通的數據量太大,以至于超出NSA的分析能力,然而,最近的爆料顯示,該機構的能力遠比大多數局外人所認為的要強。美國全國研究委員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的計算機科學和通訊專家赫伯特·S·林(Herbert S. Lin)說,“5年前,我會說他們沒有能力監視互聯網流量中的大部分。”現在他說,看來“他們已經接近這個目標。”

上周六,人們得以看到他們到底有多接近。一份由《衛報》(The Guardian)援引的NSA文件,展示了一張“全球熱度圖”,該圖看似表示了NSA從世界各地汲取的數據量。比如它顯示,2013年3月總共從全世界互聯網上收集到970億條數據;其中14%來自伊朗,有許多來自巴基斯坦,另有約3%來自美國本土,不過其中一些可能是流經美國服務器的外國數據量。

與通訊關聯的信息遠比通訊內容本身更重要

數據專家稱,該機構有效地挖掘元數據的能力,已經使竊聽和偷聽通訊內容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元數據指的是關于誰在打電話或發郵件的信息。

“美國法律和美國政策把通訊內容視為最為私密且最有價值的,但這在今天已經過時了,”總部在華盛頓的電子隱私信息中心(Electronic Privacy Information Center)的負責人馬克·盧騰伯格(Marc Rotenberg)說。“如今,與通訊關聯的信息遠比通訊內容本身更重要,那些從事數據挖掘的人都清楚這一點。”

美國法律限制竊聽和偷聽美國公民通訊的實際內容,但對于打電話這個行為所產生的數據只有很少的保護。而且,對于其他與電話無關的數據,例如用信用卡付帳,幾乎沒有法律保護。

當不同的數據流被整合到大型數據庫中后,例如把使用手機的時間和地點與信用卡購物、或使用E-ZPass電子收費系統的數據相匹配,情報分析師能獲得一個人生活的不同側面,而在過去,僅靠偷聽他們的談話絕對無法得到這么多。《自然》雜志(Nature)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有關打一次移動電話的地點和時間的僅僅四條數據,足以在95%的情況下確定打電話者的身份。

“我們能發現各種各樣的關聯和模式,這方面的技術已有重大的進展。”一名為政府工作的計算機科學家說,由于沒有獲準作公開評論,這位人士要求匿名。

小布什政府時期啟動保密項目

2001年10月,喬治·W·布什(George W. Bush)秘密啟動了國家安全局的無授權監聽項目,在無需獲得法院授權的情況下監聽美國公民的國際電話和電子郵件,與這個項目同時進行的是大規模的數據挖掘活動。

愿意讓無授權監聽進行下去的司法部律師辯稱,是數據挖掘引發了更多與憲法有涉的擔憂。

電子前沿基金會(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技術分析師奧爾巴赫(Auerbach)觀察說,“越來越多的像谷歌(Google)和“臉譜”這樣的服務,正在變成信息的大型中央貯藏庫。它們所貯藏的大批數據,對執法機構和情報機構來說,是具有極大吸引力的目標。”

據行業分析人士稱,長期以來,情報機構一直是對高級計算和數據挖掘軟件需求最強烈的客戶之一,近年來尤其是這樣。一名曾擔任技術高管的人士說,“他們對你說,某地有一個美國人將要被炸死,唯一一個能阻止爆炸發生、讓他活下去的人就是你。”

根據IBM公司的估計,由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社交媒體網站、電子郵件和其他形式的數字通訊的廣泛使用,全球每天產生250億億字節的新數據。而在全球現存數據中,有90%是過去兩年中產生的。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的一項研究,預計從現在起到2020年,數字世界的規模將每兩年翻一番。

同時,和爆炸性的數據增長相伴隨的,是分析這些數據能力的快速進步。

三邊測量法精確定位

業內專家說,情報部門和執法機構還在使用一種被稱為三邊測量法(trilaterization)的新技術,它能夠從一個時刻到下一個時刻地跟蹤人的位置。從手機蜂窩塔得到的數據能夠跟蹤一個人所在的海拔高度,精度足以確定該人在某棟建筑的某一層。甚至還有軟件能夠通過分析手機數據,尋求預測一個人最可能采取的路線。

報道稱,沒有證據表明,NSA的竊聽者對普通美國人的竊聽違反了法律。上周五,奧巴馬總統為國家安全局收集電話記錄和其他元數據的做法辯護,稱其不涉及偷聽談話內容、或閱讀電子郵件內容。

然而,隱私權倡導者說,必須進行全國討論,以制定新的法規,來限制情報界對大量新數據的獲取。

盧騰伯格說,“那種認為政府能繳獲如此大量的信息,卻不會影響美國公民享有的憲法第四修正案(Fourth Amendment)權利的想法,有點是幻想。”他指的是美國憲法所規定的有關免于不合理的搜查與扣押的權利。

  • 責任編輯:林晨
  • 打印
  • 收藏
  • 【字號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
頁面無法找到
 
頁面沒有找到,5秒鐘之后將帶您進入首頁!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精品国产肉伦伦在线观看 | 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 | 在线观看亚洲中文AV | 天天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在线中文乱码不卡24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