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應重回“有進有退”原則
www.shockplant.com?2013-03-02 13:41? ?來源:觀點中國 我來說兩句
——“將改革進行到底”系列述評 李長安(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 國有企業改革是中國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一環。自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的改革取得了重大的進展。但近年來,圍繞國有企業的改革是否停滯、是否存在著“國進民退”等問題,引發了社會上的激烈爭論。 客觀地講,認為近十年來國企改革停滯的觀點是一種簡單而且武斷的說法。2002年十六大以后,國務院迅速掛牌成立了國資委,以核定主業和推進聯合重組為主線,推進中央企業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各地也通過改制重組、引入戰略投資者等多種形式,對國有企業實施有進有退的調整,發展形成了一批對地方經濟具有影響力和帶動力的優勢企業。同時,一批長期虧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劣勢企業退出市場。 從統計數據看,國企改革也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績。根據國資委最新公布的數據,2012年,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22.5萬億元,同比增長9.4%;實現利潤總額1.3萬億元,同比增長2.7%;累計上交稅金總額1.9萬億元,同比增長13%;中央工業企業百元營業收入上交稅金7.6元,比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高出3.1元。 但是,與此接踵而來的問題就是:國企是否存在著大規模地擴張、光進不退的現象?這算不算違背了國企改革的初衷?表面上看,國進民退似乎并不存在。比如在全國的固定資產投資當中,民間投資已經超過50%。在工業企業當中,無論從數量、產值、資產總量還是就業人數,民營經濟都超過了國有企業。 然而,從另一角度來審視國有企業,則可以發現其在國民經濟中地位日漸顯著的事實。比如在財政依賴程度上,數據顯示,2011年國有企業應交稅費29934億元,同比增長17 .9%。這當中,國有企業已交稅費29670.9億元,同比增長21.6%,占全年財政收入比重達28.6%。而在2005年,國有企業納稅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還不到25%。由此可見國家財政對國有企業的依賴性正逐步增強。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