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家東(全國人大代表、省林業廳廳長)
東南網-福建日報3月13日訊(本網記者 鄭昭 項裕興 薛希惠 通訊員 余福 /文? 鄭杰 關建東 薛希惠/圖)
陳家東:提高城鄉綠化層次和水平,轉變林業發展方式,把生態產品擺在優先位置,力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讓八閩大地綠更濃
“去年春節,胡錦濤總書記來閩考察時強調,福建生態環境良好,一定要精心保護好這一片青山綠水,為子孫后代留下綠色家園。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要實現森林資源的雙增長,即到2015年森林覆蓋率要提高到21.66%,森林蓄積量要凈增6億立方米。我們要牢記總書記的囑托,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提高城鄉綠化層次和水平,讓八閩大地綠更濃。”全國人大代表、省林業廳廳長陳家東說。
去年以來,省委、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快生態福建建設。去年3月,啟動“四綠工程”;7月,省委提出“要繼續保持森林覆蓋率居全國首位”;11月,召開全省新一輪造林綠化動員大會,下達今年完成650萬畝的造林任務。“十一五”期間,全省完成植樹造林總面積1113萬畝,年均超過200萬畝;全省生態環境質量評比連續多年居全國前列,是全國唯一的生態環境、空氣質量均為優的省份。
“福建的森林覆蓋率達63.1%,居全國第一。省委、省政府從生態省建設的高度,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標和要求,到2015年森林覆蓋率達到65.5%以上,繼續在全國保持第一位。”陳家東說,“這是基于福建跨越發展的考慮。實現福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要處理好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關系,在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要保證森林覆蓋面積。這要求我們加快植樹造林,見縫插綠,增加發展空間。”
“這是解決森林覆蓋均衡度的重要措施。福建森林覆蓋區主要集中在林區山區,在城市和沿海,森林面積相對偏少。按照‘四綠工程’的要求,讓森林進城、讓森林上路、讓森林下鄉、讓森林入村,在人口集中的地方和重點區位增加森林面積,統籌解決山區沿海森林分布不平衡的問題。”
“這是應對氣候變化的特殊要求。作為發展中國家,僅依靠節能減排改善生態環境是不夠的,還需要通過植樹造林,建設完備的森林生態系統,提高森林應對氣候變化的功能和森林碳匯能力。”
陳家東表示,“十二五”期間,我省森林蓄積量要凈增3800萬立方米以上。首先要把今年650萬畝造林任務完成好,加快進度、加強調度,強化質量管理,做好檢查驗收,抓好幼林撫育。下一步,將深化林權制度改革,特別是林改的配套改革,解決好林業經濟合作組織、森林保險、林權證抵押貸款、森林資源流轉,森林采伐指標分配等問題。
他說:“要轉變林業發展方式,從過去大面積截伐到擇伐,從講求經濟效益到突出生態優先,從經營利用木質林產品向非木質產品轉變。按‘四綠工程’造林大苗化、樹種多樣化、品種珍貴化、色彩季相化、林分高質化、效益最大化的要求,調整林種樹種結構。把生態產品擺在優先位置,力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海西生態優美之區。”
“我們要科學經營森林,依靠科學技術提高森林質量,確保造一片活一片,重視管護,提高森林單位面積的產出、生態的綜合功能。做到讓八閩大地綠起來,讓林農富起來,讓山區林區活起來。”陳家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