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黨校產業與企業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陳明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促進民營經濟跨越發展
我省民營經濟不斷成長,已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推動福建經濟社會跨越發展,首先要加大對民營經濟的扶持力度,進一步做大做強民營經濟。
我省民營經濟不僅在省內經濟發展中舉足輕重,而且在省外市場勢力很大。實施民營企業“回歸工程”,是做大做強我省民營經濟的重要路徑。民營企業回歸不僅是生產環節回歸,更要強調民營經濟總部經濟回歸。要吸引民營企業(特別是閩籍民營企業)到福建設立研發中心、物流中心、銷售中心和地區總部,做到總部在福建、決策在福建,車間在全國、資源在全國、市場在全國。目前,福州、廈門等地對發展總部經濟十分重視,相繼出臺不少優惠政策,但不能僅關注跨國公司“洋總部”,也要關注民營企業“土總部”,做到土洋結合,兩條腿走路。
我省民營經濟發展的另一個特點是小而散,資產重組難度大,生產要素特別是土地要素難以流動,影響了企業并購的積極性,造成優勢企業受到土地限制,難以迅速擴張,弱勢企業長期歇業停產,土地閑置。從政策層面鼓勵民營企業兼并重組,促進土地等生產要素向優勢企業集中,是促進我省民營企業通過資產重組做大做強的關鍵。
目前,我省中小民營企業資金除了來自銀行信貸等正規渠道之外,主要來自民間借貸與私募資本市場。當前私募資本市場監管力度小,特別是私募不規范。盡管《公司法》允許公司實行定向募集,但缺乏具體實施細則,實際操作難度大,投資者風險較大。為發展、規范我省私募資本市場,建議省政府應組織力量,研究和擬定私募資本市場的地方性政策,對私募公司發起人的資格、權利與義務,以及私募方式、私募投資者數量等,作出明確規定,切實依法保護非發起人的利益,使股權融資運作納入法制化、規范化軌道,促進資本集中和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做大做強民營經濟,最關鍵的是優化投資創業環境。要采取措施清除影響民營經濟發展的各種障礙,樹立親商、安商、富商意識,維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打造“平安福建”,使福建成為民營企業發展的樂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