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專題> 海峽西岸經濟區全記錄> 區域合作
> 正文
浙江菇農光澤種菇 供不應求
東南網-福建日報4月13日訊(本網記者 高德運 宋志峰 武少龍)
常規品種的新鮮香菇,過了清明節市場上就沒了,但吳忠夏的反季節香菇卻是個例外。4月12日,筆者在吳忠夏家的菇棚里見到他時,他正在伺弄反季節香菇。他說,種反季節香菇,目前在光澤縣只有他1家,這批5000袋反季節香菇,過個把月就能在本地上市。由于數量有限,這種香菇價格比冬春季的要高1倍,而且供不應求。
54歲的吳忠夏是浙江省慶元縣百山祖鄉人。生長在慶元這個中國“食用菌之鄉”,吳忠夏從小就接觸食用菌,20多歲就掌握了10多種食用菌的栽培技術。考慮到慶元種菇的人多,競爭日趨激烈,早在1998年,吳忠夏就舉家來到光澤,發展食用菌生產。
開始,老吳主要是擔任司前鄉司前、長庭等村30多戶菇農的技術指導,并向菇農提供菌種。經過五六年的合作,老吳在司前鄉已培養出一大批種菇能手,他也顯得越來越清閑。2003年,他便在地處光澤縣城郊的鸞鳳鄉饒坪村,租了一塊2畝多的地,自己種菇。從那時起,老吳夫妻倆每年都種3萬袋香菇、1萬袋鳳尾菇和4000包黑木耳。去年底,他又投入3萬余元,在饒坪村租了8畝田,種起了竹蓀。
吳忠夏夫妻倆,在光澤跟食用菌打了12年的交道,經他指導的光澤菇農不下百戶。這些菇農每年種的菇少則四五千袋,多則一兩萬袋,每袋純收入2元左右,是農戶家庭收入很好的補充。如今,吳忠夏的菌種和技術,還延伸到了閩贛邊界的黎川、資溪等縣。
相關新聞
- 2010-04-02福建將在平潭開展兩岸區域合作綜合試驗 探索合作新模式
- 2010-03-30閩贛兩省邊界鄉鎮共創和諧
- 2010-03-30廣東轉移項目潤科生物在詔安投產
- 2010-03-30閩粵浙海事實現無縫銜接 共同打造安全的海上通道
- 2010-03-23溫州福州簽訂協議 共同確保糧食安全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