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著力改善民生,開創社會事業發展新局面
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切實做到城鄉居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促進寧德社會和諧進步。
(一)大力發展教育和醫療衛生事業。優先發展教育,落實教育經費
投入的“三個增長”,積極推進“雙高普九”進程,到2013年全面實現高水平、高質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目標。完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到2012年全市所有農村中小學都達到合格校標準。完善“以縣為主”教師管理體制,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以提高教育質量為核心,扎實推進素質教育。以中等職業教育為重點,加快普及農村高中階段教育。整合市、縣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資源。加強縣級職教中心和實訓基地建設,實施新型農民培養培訓工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養培訓工程。加快寧德學院和寧德職業技術學院發展步伐,優化高等學校學科專業結構,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重視學前教育,關心特殊教育,規范和發展民辦教育,加快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重大公共衛生項目,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加快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完善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推進社區衛生服務發展。鞏固完善新農合制度,擴大新農合覆蓋面。健全醫療救助體系。積極探索公立醫院改革,提升其服務能力。建立健全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推進基本藥物合理使用,控制醫療服務費用,滿足不同層次醫療服務需求。
(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著力培養一支熟悉國際慣例、具有戰略眼光、駕馭市場能力強的高素質企業家隊伍。建設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抓緊培養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所需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充分發揮寧德學院、寧德職業技術學院、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等培訓基地作用,開展校企合作,加快培養高技能人才。采取有效措施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落實優惠政策,大力引進急需緊缺人才。鼓勵支持臺灣科技、教育等領域人才到環三都澳區域開發創業。設立寧德市院士科技園,鼓勵企事業單位與省內外高校、科研機構、知名企業共建重點實驗室、技術研發中心等,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設立博士后工作站。培育人才市場,構建人力資源配置平臺,健全人才服務體系,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加大政府對人才資源開發投入力度,創造良好的使用人才和吸引人才環境。
(三)完善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完善勞動保障基層工作平臺建設,改革勞動和就業管理體制,建立城鄉統一、區域協調的人力資源市場和平等的就業制度。引導大中專畢業生到基層和生產一線就業。合理有序推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規范拓展勞務派遣。加強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和公共實訓基地建設,拓展兩岸職業培訓合作范圍。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提高社會保障水平。認真落實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政策,著力幫助解決失地農民的生產生活出路問題。開展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試點。全面推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著力解決困難企業職工和退休人員醫療保障問題。
(四)健全社會保障性住房制度。加大政府資金投入,加快廉租住房建設步伐,以城市低收入家庭為對象,逐步擴大保障范圍和受益面。多渠道落實廉租住房建設資金,繼續發放住房租賃補貼,增加廉租房房源供應。規范發展經濟適用住房制度,規范銷售管理,切實保障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需求。探索建立限價商品房和經濟租賃房保障制度,著重解決大中型企業引進人才、機關事業單位新參加工作人員家庭的住房難問題。探索改善農民工居住條件,開辟“新市民公寓”項目建設,解決進城務工人員住房問題。逐步完善住房保障體系,滿足各層次保障對象的住房需求。
(五)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和文化產業發展。大力推進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2015年前,中心城市建成中國畬族博物館、寧德市博物館、圖書館、大劇院等文化設施。全市各縣(市、區)擁有達標的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影劇院和可供開展大型文化活動的文化廣場。建成覆蓋全市村級的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規范化站點,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級“農家書屋”覆蓋率達100%。完善電影市場運作機制,推動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持續有效的實施。以閩東詩群、海洋攝影為龍頭,整合文化資源,打造霞浦灘涂攝影基地等一批地域特色明顯、在省內外具有影響力的文化藝術品牌。加強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爭取設立國家級閩東畬族生態文化保護區,爭取將閩東古廊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目錄;加強歷史文化名村名鎮保護工作,完善歷史文化名村名鎮等基礎設施。著力培育專、精、特、新文化企業,努力使環三都澳區域成為海峽西岸經濟區重要的文化產業基地之一。扶持“柘榮剪紙”、“福安銀器”等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做大做強特色文化產業;爭取將“霞浦樹石盆景”、“壽寧烏金紫砂陶”和“古田雙坑油畫”建設成為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爭取在2015年前建成寧德“閩臺文化產業園區”、海峽文化交流之旅三沙圖書文化中心。
(六)切實維護社會安定穩定。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做好法制宣傳教育、法律服務和援助工作,持續推進依法治市進程。堅持和諧發展理念,創新社會管理體制,強化措施,建立機制,努力提高社會服務水平和質量。深化平安寧德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密防范和依法打擊違法犯罪活動,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積極
預防和妥善解決社會群體性事件。暢通信訪渠道,維護正常的信訪秩序,依法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加強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突發性事件應急處理機制。深入開展食品藥品放心工程,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努力避免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