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平綠茶”正式被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核準注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據了解,這是該縣首個獲得保護的地理標志產品。與此同時,兩年一度的福建省名優茶鑒評結果也于日前揭曉,武平綠茶再獲名茶1個,優質茶4個。至此,武平綠茶在近年來省級名優茶鑒評中,已經榮獲省級名優茶及以上獎勵23個次,在全省同類茶中名列前茅。
近年來,武平縣積極打造茶葉特色品牌,將“武平綠茶”品牌創建工作作為提高農民收入,增強茶葉企業競爭力的一個重要內容從早抓實抓好,相關部門積極把綠茶種植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把綠茶行業培育成農業支柱產業,成為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目前該縣有2個茶葉品牌獲得有機食品認證,2個茶葉品牌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認證,6個茶葉品牌獲得國家質檢總局頒發的“QS”證書,6個茶葉商標獲得龍巖市知名商標。
規模化生產是基礎
走進武平縣中山鎮龍濟村名貴茶葉生產基地,我們看到來自浙江的老板傅向平正帶著幾位幫工,為新植的茶苗澆定根水。傅老板說:“我是在看到了武平發展茶產業的優惠政策之后來到武平投資的,現在我的茶園有600多畝,年底前我們要完成1000畝的目標。”
為促進茶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從去年開始,武平縣出臺了茶園新植、節水噴灌、新茶機引進等多項推動茶葉生產熱潮的補助政策,再加上當地有利的土壤、氣候條件,不僅極大調動本地茶農種茶的積極性,還吸引了浙江、江蘇、臺灣等地茶商前來投資辦廠。目前,該縣共種植茶葉3.5萬畝,其中新植茶園4500多畝,連片50畝以上的茶葉基地80多個,全縣共有茶葉加工廠100多家,其中年加工茶葉10萬斤以上茶廠20多家,武平茶產業已經走上了規模化發展的道路。
優化品種結構是關鍵
近期,在武平舉辦的綠茶大獎賽上,獲得茶王稱號的“梅占”茶和“福鼎大毫”分別以2.58萬元/100克、1.21萬元/100克的高價成功競拍,這是該縣不斷優化品種結構,促進名優茶開發生產的成果。
過去,武平綠茶由于品種單一,且沒有自己的特色,所以知名度小,價格低廉。為改變這種狀況,近年來,武平大力引進名優茶種、高尖茶葉生產技術和人才,推進了名優茶開發生產。目前,武平綠茶產品已經由單一的炒綠茶發展為多品種的名優綠茶系列產品,這些茶品種齊全,檔次豐富,連續多次被省、市茶葉鑒評會評為“名優茶”,打響了“武平綠茶”品牌的知名度,迅速贏得了市場的認同。
科技服務建設品牌
走進武東鄉仙巖茶葉有限公司的茶山,我們看到面積1100多畝的茶園翠色欲流,談到仙巖茶葉為何能順利獲得有機食品認證時,這家茶企業的負責人朱田祥高興地說:“這多虧了我們與省農大郭雅玲教授簽訂了技術服務合約,是郭教授經常下來指導的結晶。現在我們正在郭教授的帶領下申請省著名商標。”
為了提升茶葉品質,突破加工方面的瓶頸,該縣與科研院校建立科研項目合作,開展武平綠茶關鍵技術研究,在桃溪鎮成立茶葉科技研究所,這是全省唯一的鄉鎮級茶葉科研機構,成立了茶葉協會,為茶農提供種植技術、信息咨詢等服務,引導茶企業統一制作標準、規范經營,走產業化、標準化道路,增強武平綠茶市場競爭力。據了解,今年1至5月,該縣聘請省、市、縣茶葉專家舉辦了培訓班30多場次,培訓茶農600多人。同時,該縣高度重視茶葉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和無公害農產品“三品”認證工作,專門制定了“三品”認證獎勵政策,農業部門無償提供規劃、生產和加工等全程技術服務,引導企業實施品牌戰略。
茶事活動推廣品牌
好酒也怕巷子深。為了把武平綠茶推向市場,從1983年起,該縣每年都舉辦“武平茶葉品質鑒評會”,同時,制定補助政策,對參加茶事活動獲獎品牌給予補助。近幾年,武平綠茶連續被省、市茶葉鑒評會評為“名優茶”,在國際茶博會、茶文化交流會等活動中也多次獲獎,這些充分展示了武平茶葉風貌,豐富了武平茶文化內涵,提升了“武平綠茶”品牌的知名度。該縣還對在武平境外開設武平綠茶專賣的商鋪給予補助,為武平綠茶走出武平奠定了基礎。如今,武平綠茶的專賣店開到了北京、浙江、上海等地,武平綠茶暢銷香港、法國、美國及京、滬、粵、閩等國內外市場,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銷售網絡。該縣年產茶葉超過2000噸,產值超過億元,全縣綠茶產業受益人口從08年前的15%%增加到35%%,茶葉產業已經成為了該縣“興縣富民”的支柱產業。(作者:劉耀寶 朱春華 劉德紅)
- 2009-08-13武平“風水先生”頻伸盜竊黑手
- 2009-07-16武平打造全國“富貴籽之鄉”
- 2009-07-16武平綠茶獲得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 2009-07-15武平全力打造全國"富貴籽之鄉"
- 2009-07-14武平縣的盲人茶王陳宏良
- 2009-07-13武平縣多舉措加強學生交通安全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