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潮彰顯活力、合力。海西構想,已成為全省人民的共識,成為全省上下為之努力奮斗的目標,成為各地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實踐;海西之“勢”正在積蓄和形成,正在全省各地展示出來。
更難能可貴的是,全省上下追求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氛圍正在形成,想事業、干事業的激情正在迸發。
調研取得豐碩成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以人為本,必須全面、協調、可持續,落實在推動發展的進程中,就是需要“人力”、活力、和諧、實干。
按照這個要求,福建人民在海西建設中不等不靠,敢闖敢試,埋頭實干,有效作為。
這一年,福建領風氣之先活力四射。2003年在全國率先推進以林權到戶為核心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在2005年基本完成明晰產權任務。林改釋放了被束縛的生產力,激活了一度沉寂的山林,廣大林農成了山林的主人,擁有了實實在在的林木所有權、經營自主權、產品處置權和收益權。林改到位,林子開始多起來,林農開始富起來,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這一年,福建“一通百通”大步邁進。9月30日,福廈鐵路宣告開工。2009年內,溫福鐵路和福廈鐵路將建成通車。這兩條鐵路,連同此后建設的廈深鐵路,將使海西真正實現“北聯南接”,從根本上突破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鐵路瓶頸,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區與長三角、珠三角的區域交流與合作。
這一年,福建各項事業亮點頻現。9月,福建又有33家企業的產品獲得“中國名牌”稱號,數量比2004年翻了近一番,創歷年最好成績。至此,福建已有59家企業的62個產品獲得“中國名牌”稱號,在全國排名第5位。品牌帶動為海西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更加令人鼓舞的是,“海峽西岸”首次寫入中央文件。10月,在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上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支持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這凸顯了“海峽西岸”在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獨特作用,極大提升了福建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這也是全省干部群眾在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中進行積極探索和實踐的結果。
著力推進,“四個重在”,海西建設在持續中提升
2006年,“十一五”規劃開始實施。
就在這個令人振奮的春天,胡錦濤總書記來閩看望福建干部群眾,指導海西建設。總書記希望福建廣大干部群眾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抓住國家繼續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支持海峽西岸經濟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扎實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扎實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扎實搞好和諧社會建設,扎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殷切的期望化為了強勁的動力。
1月15日,福銀高速福建段全線貫通,福州至南昌的車程由10多個小時縮短為6個小時。這是我省第一條由港口縱深推進到內陸腹地的高速大通道,它的建成通車,進一步加大了我省沿海對內地的輻射力量,使沿線豐富的礦產、林業、農業、旅游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使我省閩西北山區的經濟、社會事業發展也從此走上“高速路”。
1月25日8時05分,廈航飛往臺北的春節包機從廈門高崎國際機場飛離地面。當日10時50分,廈門高崎國際機場也迎來首架臺灣民航客機。這是57年來,閩臺首次對飛,為此后的兩岸常態包機直航積累了經驗,掀開了閩臺兩地人員直接往來新的歷史一頁。
- 2009-05-08"海西號"旅客列車首發
- 2009-05-08福銀沈海一線通 海西建設再提速
- 2009-05-08專訪省建設廳副廳長李堯:釋放海西激情 謀劃地產發展
- 2009-05-08臺灣業者議海西:建設大物流,連接中西部與臺灣
- 2009-05-08“海西”拉開“第四通”序幕
- 2009-05-08臺媒一直在關注"海西"
- 2009-05-08海西國策 地產騰飛
- 2009-05-08新黨主席郁慕明:很看好海西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