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林惠鳳,泉港區峰尾鎮誠平村人,原來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漁民,這幾年,趕上泉港大開發大建設的好時機,成為一個港口工程船隊的總經理。這幾年的變化,以前做夢都不敢想。
峰尾鎮原來是漁業重鎮,1974年我剛滿16周歲,就下船討海當起漁工。當時的漁船是小小的木帆船,海上風高浪急,漁船就像樹葉一樣在風口浪尖顛簸,十分危險。同船的10多名漁工擠在四五平方米的船艙里吃飯睡覺。終日在海上奔波,也只能讓全家人過個溫飽。
上世紀90年代初,隨著福建煉油廠等石化企業和碼頭的開發建設,很多海域、灘涂被征用,海洋資源一直在衰退,漁業產量每年都在下降,峰尾的許多漁船都停產了,我也失去了工作。
我是個“討海人”,離開海無法適應。1993年4月,我們開了家庭會議,決定集資買挖殼船,挖掘殼砂賣給項目工地當建材。我們發動親友籌集了60多萬元買了一條挖殼船。由于泉港項目建設需要,殼砂銷路很好,很快就收回了成本。可是,殼砂資源有限,一段時間就會開發完的。我就琢磨著,肖厝港是一個天然良港,今后進出的船舶會很多,港口服務業肯定大有作為。于是,在老父親的支持下,我又陸續籌措了幾百萬元資金,購買了五六艘泥駁船、抓斗船等工程船,成立了海鵬實業公司,從事碼頭航道清淤疏浚服務。
隨著海西戰略的實施,2005年7月,福建煉油乙烯一體化項目動工建設。2006年初,肖厝港被定位為湄洲灣主樞紐港的主體港區,泉港發展迎來了黃金期。七八個萬噸至10萬噸級的碼頭泊位同時動工建設。家鄉熱火朝天的開發建設堅定了我發展的信心。于是,我又籌措3000多萬元,陸續購買了大型工程船舶七八艘,公司業務也從肖厝港的南埔電廠5萬噸碼頭、肖厝碼頭岸壁工程、泰山10萬噸石化倉儲碼頭,逐漸拓展到泉州、福清、廈門等地的一大批海西沿海重點碼頭工程。
目前,公司擁有各類工程船舶16艘,固定資產5000萬元,年納稅100多萬元,業務涉及港口疏浚、圍墾回填、港池基槽開挖等范圍。而且,還解決了200多名峰尾失業漁農的就業問題。
從前,我們一家8口人擠在30多平方米的舊厝;今年12月,我們公司6層樓高,3000平方米的新辦公樓竣工。從前,我們依靠小小的漁船討生活;現在,公司擁有了龐大的工程船隊。變化真是太大了。
其實看看我們身邊,這樣的變化隨處可見。泉港從以前的農村小鎮,發展成為一個新興的工業城市,國內外的石化港口項目一個接一個地落地生根,新修的水泥大道四通八達,一座座高樓不斷冒出,許許多多和我一樣的轉產農民都在這幾年進城過上了好日子。
我相信,隨著兩岸“三通”的實現,肖厝港等全省對臺直航港口的碼頭泊位建設將進一步加快,我們公司將迎來新一輪發展的契機。下一步,我準備購買貨船發展海上運輸業,進一步提升公司產業空間。
泉港區海鵬實業公司總經理 林惠鳳 口述(2008年12月26日)
(鄭偉偉 肖咸強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