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報記者 雷光美 林侃 衢州日報記者 耿海巖
孔氏家廟,全國僅有2座,北位于廣為人知的山東曲阜,南位于浙江衢州。
孔子嫡裔南遷后就繁衍生息在衢州,“南孔文化”對江南,尤其是浙閩贛皖四省的思想、道德、風俗乃至政治、經濟諸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近年來隨著“新儒風”漸盛,衢州南孔廟作為南方儒學的發祥地,重新受到世人矚目。一年一度的“祭孔大典”向全球播出,更成為衢州耀眼的文化名片。
新春伊始,本報“全景海西”報道組在衢州采訪時,專程探訪了這座久負盛名的文化殿堂。
“南孔”何以落戶衢州
衢州孔廟掩映在綠樹林中,抬眼望去,廟門正上方懸掛著著名書法家沙孟海手書的匾額:衢州孔氏家廟。走過銀杏樹下的大成門,就是氣勢恢宏的大成殿。這里是衢州孔廟的中心,也是人們祭拜孔子的重要場所。
“南孔”何以落戶衢州?時光回溯到南宋建炎2年,徽欽二帝被擄,金兵入侵,直逼揚州。宋高宗趙構倉皇南幸。孔子第四十八世孫衍圣公孔瑞友奉孔子夫婦木像,率宗室成員隨宋室南渡。
衢州位處浙閩贛皖四省交界處,為通衢要隘,當時又未受戰火侵擾。這里文化基礎比較深厚,物產豐富,社會和諧安寧。衢州遂成為“東南闕里”,孔氏南宗裔孫的第二個家。870多年來,浩蕩儒風遍拂江南。經歷戰火而三易其址的孔廟,一直香火不斷。
孔氏后裔身在衢州,仍時常思念曲阜。但是,當歷史給予這些孔氏后裔重返故里的機會時,孔子53世嫡長孫孔洙自動放棄北上,選擇在衢州永久定居。此時正是元世祖忽必烈統一中國后,希望借助儒家思想收心安民,于是,確認居住在衢州的孔氏為孔子正宗傳人。從此,有了“南孔”與“北孔”之分。
目前,執掌南孔廟的是孔子75代嫡長孫、南孔廟管委會主任孔祥楷。
衢州孔氏家廟開設家塾講授四書五經古已有之。上世紀初,家塾先后改為中學和小學 ,普及儒家傳統文化。如今,衢州孔氏家廟中也開辦了讀經班,報名者十分踴躍。現在,每星期日下午,兒童們的瑯瑯讀經聲成了家廟中一道新風景。
“南孔文化”推動儒學發展
南宋之后,政治文化中心向南轉移。孔氏南宗開始走向社會,以衢州為中心,在江南諸省傳播儒學,英才輩出。僅元朝就有孔氏后裔22人出任學官,7人專任或兼任書院山長。北宋時,衢州只有5家書院,南宋時一下子增至17所。不管是數量還是知名度,在全國都名列前茅。
南宋至元,曾推選歷代名儒共29名,并為他們立傳。這29位名儒中,有20位出生于衢州周圍的300公里半徑之內。宋代4位大儒,朱熹,呂祖謙,陸九淵,張拭,有三位在300公里半徑之內。其中朱熹和呂祖謙的家鄉,就一南一北緊貼衢州。
如此眾多的人才和各種學派薈萃在衢州周圍300公里的范圍,它的地界包含了整個浙江和江西、福建、安徽、江蘇的一部分。這種現象無法僅僅用偶然出現來解釋。
南孔廟管委會主任孔祥楷說,孔氏南遷使儒家文化發生了重大轉折和推進,它仍以“仁”為核心,但從關心上層建筑轉而關心經濟基礎;它仍以統治為出發點,但以從“治民”安邦轉而為“富民”安國。這種轉變,不僅加快了南方思想文化發展的進程,而且催生經濟的發展,迸發出更加強大的生命力。
“在中國歷史上涌現出的‘十大商幫’現象,其中徽商、寧波商幫、福建商幫、江西商幫、龍游商幫也是在衢州周圍的300公里半徑之內。這不能僅僅解釋為一種偶然。更重要的是,他們經營中所體現出來的特征和準則,完全是儒家思想的規范。”孔祥楷認為。
還有學者將孔氏南遷稱為儒學的一個大轉身,從經世轉為更側重“致用”??准夷线w到衢州后,由貴族轉向平民,創造了一個平等的學術氛圍,萌發、生成南孔儒學。南孔儒學的普及,使商幫形成和南方商業文明進入新階段。
“南孔后,方有朱熹”
新春伊始,廈門同安梵天寺后紫陽書院草木青青,海內外文人墨客絡繹不絕。這個書院正是南宋理學家朱熹曾經講學的地方。朱熹是福建儒學發展最重要的奠基人,而他正是孔氏南遷衢州后南方儒學大發展的歷史環境中誕生的,史學上有稱“南孔后,方有朱熹”。由是可見,孔氏南宗扎根浙西,對周邊閩浙贛皖等南方地區的學術影響之大。
有意思的是,朱熹與孔子后裔還很有緣分??鬃游迨拇諏O孔思俊,元至正十年任同安縣尹。到同安之后,就以朱熹任同安主簿時居住講學的畏壘庵建成大同書院,以祭祀朱熹。后改名為紫陽書院。紫陽是朱熹的別號。書院設立至今700年間,周邊涌現出成百上千的進士、舉人,其對閩南人才培養與影響之深遠可想而知。
在閩北,武夷山五曲隱屏峰下亦有一處紫陽書院,也曾是朱熹講學地。不僅是朱熹講學地,孔氏南遷后,閩浙贛皖等地因其推動而廣為興建的上百座孔廟,對文化教育發展的帶動則更為廣泛。
如今,“南孔祭典”成了衢州的文化品牌。自2004年至今,衢州成功舉辦了三屆國際孔子文化節,每屆都在孔廟舉行祭祀大典,并開設國際儒學論壇,云集海內外儒學大師演講,向全球轉播。
“今天,我們祭祀先哲,就是要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中的好東西,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和諧發展?!笨紫榭f。
2008年3月19日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