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組建職業教育集團。以服務產業發展,擴大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規模為目標,在緊缺人才相關專業領域,組建由行業協會牽頭、職業院校和企業事業單位自愿參加的職業教育集團,通過成立理事會,制定章程,簽訂協議,明確職責權利,實行職教集團成員之間人才、技術、教學、實習實訓、技能鑒定、畢業生就業信息等方面的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和互惠互利,形成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之間的良性互動,共同發展和合作雙贏。
(四)進一步推進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大力推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實行社會需求和辦學定位相結合,產業發展和專業建設相結合,教學內容和生產過程相結合,學歷教育與資格認證教育相結合,市場需求和畢業生就業相結合,逐步建立工學結合、產學結合的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
1.建立行業、企業、職業院校共同參與職業教育教學建設的機制,按專業大類成立由相關行業協會、集團公司和企業、職業院校代表及有關專家組成的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方案(含人才培養規格、課程教材、教學實訓條件、師資配備、質量評估等),進一步提高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
2.深入開展職業教育“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職業院校按照行業、企業對人才培養的實際需求制訂人才培養方案,讓行業、企業參與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3.組織開展中等職業教育“學生一年在縣級職教中心學習,一年在城市較好的中職學校學習,一年在企業頂崗實習”辦學模式改革試點。充分利用省級以上重點中職學校的優質資源,通過聯合辦學等多種形式,第一年在設備條件不完備的學校學習基礎知識,第二年到設備條件好的重點中職學校強化技能培養,發揮優質的作用,提高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同時帶動縣級職教中心建設,使其具備承擔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技術培訓與推廣、扶貧開發任務的能力。
4.完善中等職業教育“一年學基礎、一年學技能,一年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建立高等職業院校學生頂崗實習時間不少于半年的制度,推進職業院校“半工半讀”試點工作,確定一批省級“半工半讀”試點學校。
5.進一步落實職業院校“雙證書”制度,把職業教育同職業資格認定、職業等級評定及就業準入緊密結合起來,力爭到2010年省級以上重點中職學校和高等職業院校的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專業都建立職業技能鑒定機構。高等職業院校、高級技工學校要創造條件開設“高級技工班”,其中高級技工學校“高級技工班”學生數占在校生數的20%以上。
(五)進一步加強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的專業改革與建設。緊緊圍繞加強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的需要,制定和實施全省職業教育專業結構調整規劃,指導全省職業院校重點建設適應我省發展壯大三大主導產業、提升有競爭優勢的傳統產業、培育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需要的技能型緊缺人才專業。
1.職業院校要主動對接、主動融入、主動呼應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根據產業結構調整、行業發展和勞動力市場的需要,以加強為地方支柱產業、服務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服務的技能型緊缺人才專業建設為重點,逐步建立與區域經濟發展,人才市場需求相銜接的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結構。
2.職業院校要進一步拓寬專業面,改造老專業,建立與產業集群發展相適應的專業群。倡導和支持職業院校發揮辦學優勢和專業特色,建立起一批以重點(精品)專業為龍頭、相關專業為支撐的專業群,在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上發揮骨干和輻射作用;鼓勵支持職業院校按職業崗位(群)的發展變化靈活設置專業,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