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主要面向生產者的服務業,推進專業化分工,降低社會交易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交通運輸業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交通設施,做好各種運輸方式相互銜接,發揮組合效率和整體優勢,建設便捷、通暢、高效、安全的綜合運輸體系。加快發展信息服務業,加強網絡資源整合,提高信息網絡綜合服務能力,完善信息通信網的應用體系。現代物流業要整合現有物流資源,推進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和物流技術標準化體系建設,統籌規劃建設一批現代化物流園區,扶持一批大中型綜合性現代物流中心,加快傳統物流企業向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金融保險業要充分發揮金融在現代經濟發展中的核心作用,發展金融市場,加快金融創新,完善金融服務,增強金融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積極爭取政策支持,豐富福建銀行業機構門類和組織形式,調整優化信貸結構,突出信貸支持產業結構調整的作用,統籌兼顧企業自主創新及中小企業、農業、再就業和教育助學等薄弱環節對信貸資金的有效需求;大力培育資本市場,促進貨幣、證券、外匯、黃金等各類金融市場發展。支持企業直接融資,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拓寬保險服務領域,繼續推進農業保險試點工作,統籌發展城鄉商業養老保險和健康保險,大力發展責任保險。商務服務業要完善準入制度,大力發展廣告會展、策劃創意、信息咨詢和法律服務等行業,積極培育企業化經營、規范化管理和社會化服務的商務服務機構,提高服務質量。
豐富消費性服務業。改善居民消費預期,增加居民收入,培育消費熱點,積極引導居民消費升級。繼續發展主要面向消費者的服務業,擴大短缺服務產品供給,滿足多樣化的服務需求。商貿服務業要加快發展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方式和經營業態,改造提升百貨、批發市場等傳統流通業態,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進一步完善社區商貿服務網絡。房地產業要加強對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和引導,調整優化房地產開發投資結構和住房供應結構,建立完善住房供應體系和保障性住房供應制度;積極發展住房二級市場和房屋租賃市場,規范房地產中介服務。社區服務業要結合城市規劃和建設,合理布局便民利民社區服務網點,整合和改造現有社區服務機構和設施;大力發展老年服務業,建立完善老年服務體系。
大力發展旅游業。充分發揮福建獨特的旅游資源和對臺旅游區位優勢,突出"海峽旅游"主題,積極培育一批競爭力強、影響力大的旅游品牌,延伸旅游產業鏈,打造海峽西岸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優化旅游發展空間布局,形成北起寧德,經福州、莆田,至泉州、廈門、漳州的東部藍色濱海旅游帶,和北起武夷山,經南平、三明至龍巖的西部綠色生態旅游帶。壯大以武夷山為中心的閩北旅游、以福州為中心的閩東旅游、以廈門為中心的閩南旅游和以龍巖為中心的閩西旅游等旅游產業集群。推進福州、廈門、泉州、武夷山等旅游中心城市建設,提升城市旅游功能。精心打造旅游品牌,繼續提升武夷山、鼓浪嶼、媽祖文化、海絲文化、泰寧大金湖等比較完善的品牌,拓展完善福建土樓、古田會址、濱海火山等基本成熟的品牌,重點培育白水洋、曇石山等正在崛起的品牌。逐步完善八閩精華旅游、海峽西岸游船旅游、武夷山綠三角旅游、閩西南山海旅游、閩江流域生態旅游、閩臺緣旅游、閩臺港澳游輪旅游、平潭、東山等海島旅游、閩東北親水旅游、客家祭祖旅游、閩粵名城特區旅游、閩贛紅色搖籃旅游、閩南惠女風情旅游、閩東畬族風情旅游、閩浙贛名山旅游等旅游線路。建設一批旅游重點項目,豐富旅游產品。拓展旅游客源市場,大力拓展入境旅游。規范發展出境游。辦好海峽旅游博覽會、中國武夷山旅游節、媽祖文化旅游節、"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旅游節、紅色圣地旅游節等節慶活動,擴大福建旅游影響力。
四、建設海洋經濟強省。堅持陸域和海域開發聯動,加快建設現代化海洋產業體系,積極發展海洋科技,有效利用和保護海洋資源,逐步增強海洋經濟實力,使海洋經濟發展達到全國先進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