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不出正月年不完。”沙縣富口鎮姜后村農民姜發灶卻早已開始了今年的農事。6日下午,他喜滋滋地對我們說:“上午從羅溪村流轉了110畝田,加上其他零星還沒簽協議的田,今年可以種水稻700畝,我已準備了700公斤優質稻種。”
羅溪村與姜后村相鄰,這些年村民外出從事小吃業,這110畝田大都是拋荒的差田、山壟田,姜發灶卻如獲至寶,決定租來墾復種水稻。他和村民們議定租賃5年:前3年免租,作為墾復補助;后2年,每畝每年租金為75公斤干谷。
今年45歲的姜發灶初中畢業后就在家務農。從1990年起,他外出跑運輸、搞小吃,打拼多年。2007年,他和妻子決定回家種田。他說:“大家都外出打工,田也不種了。我剛出去時,一畝田一年還有200多公斤干谷的租金,后來送給人家種也不要。現在,國家三農政策這么好,種糧食肯定有前途。”
他一回家說要種田,許多村民都表示愿意把田給他。最后,他從本村村民那里租種了515畝田,一畝一年租金100公斤干谷,租期9年,租金每年付一次。
姜發灶種了515畝田!他一下子成了三明市數一數二的種糧大戶,也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關注和幫助。去年春耕備耕時,他資金不足,富口鎮干部幫他擔保貸款5萬元。利用國家購機補貼政策,他一口氣買來了2臺手扶拖拉機、2臺插秧機和1臺聯合收割機,享受各種補貼近4萬元。根據縣、鎮鼓勵土地流轉政策,鎮政府在去年底還給他送來每畝50元補助。
去年,他種了100畝雙季早稻、120畝雙季晚稻,其余的全種單季晚稻。產糧近15萬公斤,加上農機利用等其他收入,總收入近30萬元。他說:“多年沒種田了,又一下子種了這么多,在選稻種、生產進度安排上等方面有些缺乏經驗,產量不是很滿意;種糧外收入,如農機利用上也不盡如人意。”
今年,他早早作了籌劃:再添置2臺插秧機和1臺大型拖拉機,專門聘請4個村民當農機手,全程機械耕作;在土地上多做文章,全部種上雙季早稻,收割后,水源充足的種雙季晚稻,水源不足的種臺灣甜玉米,進行水旱輪作,多種經營;聯合鎮里的種田大戶成立種植專業合作社,開展冬種,通過統一服務、統一發布信息、統一開拓市場,讓農產品賣出好價錢,提高土地產出。
“人勤地不懶,秋后糧倉滿。”春節前,姜發灶就雇了2名農機手,把去年村東頭鬧旱的50畝田整修了一遍。今年正月,連續多雨,初四這天,天一放晴,他就開著旋耕機對村里的洋面田進行溶田。他滿懷信心地說:“今年,只要老天肯幫忙,風調雨順,用上好種子,每畝比去年多打二三百斤糧食,不在話下。前幾天,中央已決定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今年收入肯定要比去年強。”
- 2009-04-07種糧大戶的新農事
- 2009-03-26今年福安農戶種糧意向增強
- 2009-03-24浦城推行種糧綜合直補政策 種植雙季稻和再生稻
- 2009-03-23沙縣種糧大戶用上機插育秧新技術 政府每個補4元
- 2009-03-23沙縣種糧大戶用上機插育秧新技術
- 2009-03-10黃愛團:種糧大戶學駕“洋馬”
- 2009-03-04農戶連續2年棄耕耕地將被收回 不享受種糧補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