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推進全村文化建設的深入,蓉中村創建了6個文化活動小區,分別配套建設了排球場、門球場、康樂球室、乒乓球室、棋室等休閑娛樂場地。
另外,蓉中村在福建省圖書館的支持下還建成全省示范點的農家書屋——“蓉中書屋”,內有1.2萬多冊金融、農技、文化等各類書籍,為農民提供免費閱讀服務。
“通過提供全方位的文化活動平臺,可以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各種文化、娛樂生活。”李振生說。
探索新型文化建設模式
蓉中村讀書重文蔚然成風,連村警務室都設有閱覽室、閱報欄。由于文化設施齊備,文化活動活躍,蓉中村被評為福建省文明村、社會主義新農村省級示范村、福建省村級文化建設示范點,村黨委書記李振生當選為中共十七大代表。
蓉中村人多地少,全村2581人,面積只有1平方公里,這個村礦產、水利等各種資源都很缺乏。
“正是以經濟發展為中心,依托文化發展,整合本村資源,借助外力共建,蓉中村創建出‘經濟先行,文化引領’的基層農村文化建設模式。”蓉中村所在的梅山鎮黨委書記倪躍鵬說。
擔任蓉中村干部12年的李振生介紹說,本村整合的資源包括:政治資源,通過凝聚黨員隊伍,激活組織力量,主導蓉中村文化建設的方向;經濟資源,以福建萊克石化有限公司為龍頭,帶動全村相關產業發展壯大,形成石油化工、陶瓷工藝、塑料制品等行業輻射發展的格局;人才資源,通過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保護、信息化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留住本地人才,吸引外來人才。
2007年,蓉中村的工農業產值達5.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000元,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位居福建省農村前列。
李振生說,借助外力實行共建,是蓉中村推動農村文化建設的另一種形式。單靠一個村,資金、人才都比較有限,通過走共建之路,借助外力,可以使群眾物質、精神生活得到極大改善。
通過與福建電大梅山實驗學院共建,蓉中村把大學搬到家門口,利用學院的師資,為農民培訓電腦、財會、企業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方面的知識。村民李坤峰在學院老師的指導下,研制出用廢煤渣、廢塑料做建筑模板,代替原來的木板,獲得了國家專利。
通過與南安電力公司共建,蓉中村推進了電氣化建設。南安電力公司為蓉中村村企用電設備進行義務檢修、免費培訓電工、贈送科技圖書和電腦,協助蓉中村建設文化中心。
通過與泉州市農行共建,蓉中村得到資金保障;與商會共建,得到經濟支持;與省文化廳共建,得到文化和藝術指導;開展軍警民共建,完善村級治安聯防網絡……
福州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甘滿堂認為,經濟先行是基礎,可以富民;文化引領可以凝聚人心,完善倫理道德。兩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從而促進了鄉村和諧。(記者 李大宏 沈汝發)
(責編:謝添實)
- 2008-12-08福建: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 推動經濟持續快速增長
- 2008-12-10應對金融危機 福建積極財政政策“四兩撥千斤”
- 2008-12-10閩啟動維護婦女兒童權益的“連心工程”
- 2008-12-11閩完善機制破解影響制約建設的重大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