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將至,同安上新數十項文旅活動,發出秋游邀請—— 暢游銀城享金秋且以詩意共遠方 同安區五顯鎮四林村果農在采摘百香果。 航拍同安區蓮花鎮上陵村田園風光。 游客打卡“鳳梨穗”龍眼采摘基地。 東南網9月2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邱趙胤 通訊員 韓超 余雪燕 鄭素描 楊心亮/文 夏海濱/圖)酸甜的百香果、多汁的蜜柚、飽滿的葡萄、細膩的牛油果……秋分時節,稻穗顆粒飽滿,果實壓彎枝頭,一幅幅美麗的鄉村畫卷在同安徐徐展開。8月末,席卷了整個濱海盛夏夜晚的“環東風情季”在同安灣畔圓滿收官,以“金秋銀城,豐饒鄉旅”為主題的同安豐收季緊隨其后,在金秋九月拉開帷幕。 慶豐收、迎國慶,去郊區度假,去鄉野放空。今年的國慶假期,同安區一方面依托景區和企業組織30余場文化和旅游活動;另一方面,以豐收季系列活動為主線,撬動鄉村文旅融合勢能。在豐收的喜悅中欣賞田園如畫風光的同時,體驗正宗鄉土美味,享受一場視覺與味蕾的雙重盛宴。 國慶假期,同安向市民游客發出一份秋游邀請。 以農促旅 因地制宜興產業 三角梅花開絢爛,古坑村蜜柚飄香。9月15日,同安豐收季系列活動之一的“古坑村蜜柚采摘一日游活動”順利舉辦,近百名市民游客來到同安區汀溪鎮古坑村,親手摘下沉甸甸的果實,不一會兒便有500余斤的蜜柚“進賬”。 “最近每天都有游客來柚子園自由采摘。”古坑村黨總支委員葉清林介紹,古坑村大部分蜜柚種植在后洋自然村、石獅自然村,目前已有500畝左右的規模,體驗完采摘后,大部分游客還會前往村里三角梅基地打卡拍照。 每逢9月,古坑村三角梅基地里一簇簇三角梅競相開放,秀美風光引來如織的游人。相距不遠的柚子園里,游客成群結隊找上果園經營者,聯系入園采摘事宜……一幅田園農文旅融合新圖景在此鋪就。 然而,10年前的古坑村卻因極其落后被稱作“苦坑村”。2017年9月,在同安區委區政府的支持和引導下,古坑村村民開始清退生豬養殖,古坑村也作為同安區第一個轉產轉業示范村,掛牌成立了同安區三角梅花卉種植專業合作社。隨后,村子按照“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引進城建、園藝公司,通過合作社流轉土地發展種植三角梅。 通過合作社整合資源,打開了銷售市場,村民們的錢袋子也漸漸鼓了起來。目前,古坑村的三角梅品種以“同安紅”為主,共有400多個品種,全村種植規模已達500多畝,苗木盆栽遠銷全國各地。 有了三角梅這一“特色產業”作為指引,村民們做起了“土特產”的文章。作為汀溪鎮中南部的山村,古坑村的山果林地面積達4000余畝,其中龍眼林2000余畝,以“鳳梨穗”龍眼為主要品種。 9月7日,在同安豐收季“同安鳳梨穗”采摘節活動中,由專家團隊對16家“鳳梨穗”龍眼種植基地的參賽樣品進行篩選與評判,最終,金、銀獎優質龍眼種植基地皆“花落”古坑村。 “古坑村的蛻變是同安區鄉村振興工作的一個縮影。”同安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副局長陳榮祥表示,同安豐收季首次以系列活動的形式,將于9月28日在古坑村舉辦開幕式,希望能拉長活動期限,讓同安鄉村的特產更好“走出去”,吸引更多游客“走進來”。 以旅興農 鄉村振興好“豐”光 以“豐收”為新場景,諸多農文旅融合的活動正迸發新活力。 9月28日,同安區第四屆鄉廚爭霸賽與同安豐收季將同日在古坑村啟動。作為本次同安豐收季中的主要活動,鄉廚爭霸賽將首次采用“一鎮一桌菜”的形式,由同安區的11個鎮(街)分別派出一支代表隊參賽。比賽期間,將由各個代表隊用各自鎮(街)的“一村一品”特色食材,烹飪出一桌佳肴,并從其中評選出最佳隊伍。 “一鎮一桌菜”的比拼模式,讓來自汀溪鎮頂上鄉村農家樂專業合作社的馬華山很是興奮。作為本次鄉廚爭霸賽中汀溪鎮代表隊的領隊,馬華山與代表隊中另外3位大廚早已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希望能夠獲得第一名。”馬華山告訴記者,這次的鄉廚爭霸賽,他已籌劃許久。他們團隊為此設計了12道菜,包括7道熱菜、2道冷菜,以及主食、甜品和湯各1道。選材依據汀溪地理位置與飲食傳統,融入汀溪鎮“一村一品”的頂村茭白和褒美進士芋。12道菜中,含有頂村茭白的菜品就有9道,以芋頭作為主材或輔材的則有6道。 馬華山所說的頂村茭白俗稱“美人腿”,在頂村村的種植面積達200多畝,采用純天然無污染的山泉水灌溉,頂村村也因發展“一村一品”特色農業,獲得省級“一村一品”示范村的榮譽稱號。頂村村所在的汀溪鎮是同安區農業大鎮,在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下,培育出了褒美芋頭、路下生姜、頂村茭白等特色農產品。 據悉,同安區作為廈門市鄉村振興工作的主戰場,共培育了22個“一村一品”專業村,旨在充分挖掘同安特色美食文化,做大做強“同民安”“一村一品”公共品牌,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本次鄉廚爭霸賽,便是以品牌文化促進產業更優,推動以城帶鄉、城鄉互促。 “與頂村茭白齊名的還有褒美進士芋。‘褒美進士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今年初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核準注冊,實現了廈門市近十年地理標志商標增長零的突破。”同安區汀溪鎮黨委副書記馬銘飄介紹,本次活動將通過“一鎮一桌菜”的良性競爭,推動農文旅融合創新,賦能鄉村振興建設。 文旅融合 釋放經濟新活力 量變引起質變。當前,同安區正推動文旅融合從“加法”向“乘法”迭代升級,進一步激活文旅消費、釋放鄉村潛力。 各類羊肉美食現場制作,溪上水上活動應接不暇,電音派對勁歌熱舞引得全場歡呼……9月14日,為期20余天的2024汀溪隘頭溪上“泉羊宴”微醺狂歡節在隘頭村舉行。 “泉羊宴”以溫泉為媒、以酒聚友,圍繞汀溪本土特色美食展,推出羊肉主題美食、海鮮大拼盤等,并融入“一村一品”特色小吃,為市民游客打造一個集音樂、美食、娛樂于一體的綜合活動平臺。僅在中秋假期三天的時間里,便吸引游客約2萬人次,增加旅游收入超200萬元。 “此次活動以汀溪本土山羊為食材,邀請知名鄉廚現場制作,涵蓋爆炒、紅燒、煲制、燉湯、燒烤等多種烹飪方法,因此既是‘全羊宴’,也是取隘頭村的招牌——溫泉,代表‘泉羊宴’之意。”汀溪鎮隘頭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劉兵華表示。 “泉羊宴”的火爆,為同安區國慶期間各項文旅活動的舉辦迎來“開門紅”。據了解,每逢周末晚上,周邊其余村的代表還會前來活動現場進行推介、引流。依托區域特色,同安文旅行業持續拓展融合邊界,“持續上新”成為一個關鍵詞。 據悉,同安區還將結合國慶假期,推出各類文旅活動10余場。除此之外,各類文化活動同樣精彩紛呈,近30場書畫展、攝影比賽、研學活動將依次啟動,形成文化展演、趣味活動、消費帶動的文旅體驗“三重奏”。 “暑期的‘環東風情季’集中在濱海同安新城的4個漁村,本次‘同安豐收季’則將聚焦同安山區的3個鎮,推動由濱海向山區,涵蓋同安古城的全域旅游。”同安區文化和旅游局局長陳麗霜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