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婦聯新聞> 熱點專題> 福建省女科技工作者協會> 要聞
> 正文
鯉魚全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繪制完成
原標題:原標題鯉魚全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繪制完成 覆蓋約為16.9億堿基 包含52610個功能基因 本報記者 馬愛平 日前,鯉魚全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已繪制完成,該基因組覆蓋約為16.9億堿基,包含52610個功能基因,功能基因數目是大多數硬骨魚類基因數目的兩倍。 這是在國家863計劃支持下,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鯉魚等功能基因組資源開發及其數據庫與網站構建”課題組與國內外合作團隊共同完成的成果,這也是國際上首個完成全面解析的異源四倍體硬骨魚類基因組圖譜。 和近緣二倍體模式魚類斑馬魚的基因組比較,鯉魚起源于進化歷史上的兩種二倍體祖先種雜交事件,保留了兩套祖先種的染色體和基因組,分子鐘證據表明這次基因組倍增發生在約820萬年前,是非常近的一次全基因組倍增事件。 該課題組采集了全球10個代表性鯉魚品系和野生種群的樣本,對33尾鯉魚開展了全基因組重測序研究,共挖掘獲取了18949596個單核苷酸多態性位點和1694102個插入/缺失突變位點,首次繪制了全球鯉魚單堿基分辨率的全基因組遺傳變異圖譜。 課題組還利用全基因組多態性掃描和比較轉錄組分析手段,對表型性狀差異顯著的松浦鏡鯉和荷包紅鯉進行了比較分析,定位了與鯉魚鱗被缺失、紅色體色等性狀相關的遺傳座位、功能基因和調控通路。 基于鯉魚全球代表性品系的遺傳變異信息,課題組構建了含有25萬個高質量位點的鯉魚高通量單核苷酸多態性基因分型芯片,在鯉魚多個品系中多態性比例達到74.06%,在常見鯉科近緣魚類物種中也有較高的多態性比例,這在鯉科魚類性狀遺傳解析和基因組選育中有廣泛可用性。 日前,課題組已開展了鯉魚性別、體色、鱗被、體型、生長、低氧適應、抗皰疹病毒等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研究,并初步定位了一批性狀相關的重要功能基因和遺傳座位。 |
相關新聞
- 2014-11-24三明梅列區科技局局長陳首茂公車私用被黨內警告處分
- 2014-11-24廈門科技經濟促進會成立 將推動高校科技成果轉化
- 2014-11-21上海普道咨詢簽約美國領先科技企業Fitbit
- 2014-11-21廈門25個項目獲科技部立項 國家科技資金536萬元
- 2014-11-21第30屆廈門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舉辦
- 2014-11-21省科技廳機關婦委會組織開展科技調研活動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