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婦聯主席劉群英
自全國婦聯部署建設婦女之家以來,福建省婦聯將建設婦女之家作為凝聚婦女、服務婦女重要陣地,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重要平臺,基層組織建設年強基固本的重要工程來抓,快建家、實管家、善用家,努力把有形的家建成婦女群眾心中的家。
一、快建家,使無形的“家”有形化
抓住黨群共建創先爭優契機,堅持以黨建帶婦建,推動婦女之家建設。一是迅速爭取支持。全國婦聯部署會尚未結束,省婦聯就連夜向省委、省政府書面匯報,引起省主要領導重視并作出批示。各級婦聯分別及時向當地黨委政府專題匯報,得到重視支持。莆田市委常委會專題聽取婦聯匯報,市政府專門從市長基金中擠出專款啟動婦女之家,并協調市財政局按婦女人均2元預算婦聯工作經費。二是積極聯合部署。省婦聯與省委組織部迅速聯合召開工作會議部署建家,聯合發文出臺意見要求。各級婦聯聯合組織部召開會議、下發文件,將婦女之家建設納入黨群共建重要內容。永安市委辦專門轉發《市委組織部、市婦聯關于深化黨建帶婦建、延伸“168”工作機制、創建“先進婦女之家”的實施意見》,使建家工作在全省迅速鋪開。三是及時督促檢查。各級婦聯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重點抓,把婦女之家建設納入年度考核內容,作為下基層調研必看項目。省婦聯6個檢查組,深入各地督查建家。三明、寧德等每周一報掌握建家進度。至2010年底,全省14414個村和2154個社區全部建起婦女之家。四是不斷延伸拓展。在實現村和社區婦女之家全覆蓋基礎上,各地拓展建家領域,已新建婦女之家5632個。其中:兩新組織中4484個、機關事業單位290個、國有企業270個、巾幗文明崗289個、商務樓宇48個、流動婦女之家159個,進一步擴大了婦女組織覆蓋面。
二、實管家,使有形的“家”標準化
婦女之家全覆蓋僅僅是搭建了“毛坯房”,要使“家”真正溫暖起來,還需在軟件硬件上“精裝修”。一是樹立標桿提升引領力。省婦聯下發《關于在全省開展創建“先進婦女之家”的意見》等5份指導性文件,今年底,全省30%的村和社區婦女之家將達到“四好十六有”先進標準。省市縣相繼推出677個“先進婦女之家”示范點,涌現出福州市鼓樓區軍門社區、永安市小陶鎮五一村婦女之家典型。今年4月,省婦聯在永安市召開全省創建先進婦女之家現場推進會,全省掀起“社區學軍門、農村趕五一”活動熱潮。二是重推三制提升服務力。把實施婦女議事制、婦女信訪代理制和婦女互助制作為婦女之家建設重點,省婦聯在晉江市召開現場推進會部署,制定推廣維權三制意見。針對婦女群眾熱點難點或村務大事,由婦女組織成員、女黨員、女企業家、女能人、樓棟長、巾幗志愿者等組成議事會,采取集中議事、現場議事、走訪議事、上門議事、定期議事、要事隨議方式并通報反饋;針對婦女不同的信訪,采取調解為主,疏導協理為輔,尤其是圍繞留守流動婦女兒童的心理問題進行正面疏導、緩解壓力,圍繞婦女土地權益、勞動權益、經濟權益等政策性強、涉及群體性利益訴求的信訪事項,及時代理向有關部門反映協調辦理;針對困難婦女群體,特別是因病返貧、孤寡老人、五保戶、單親家庭、殘疾家庭及留守流動婦女兒童等群體,采取生產互助、生活互幫、精神互慰的關愛幫扶行動,讓她們感受婦女之家的溫暖。三是加大投入提升實力。省婦聯撥出20萬元獎勵基層婦聯,投入100萬元支持首批先進婦女之家示范點建設。福州、廈門、南平、龍巖等地撥出近100萬元專項資金建家,泉州對工作好的婦聯獎勵2千—1萬元,三明、莆田、寧德等地將建家與基層黨建、精神文明單位創建等相結合。四是培訓考評提升能力。省婦聯舉辦全省婦女之家示范點培訓班、基層組織建設示范村和社區婦女之家培訓班、全省女村主干培訓班,開設網上微博征求建家意見,并將組織示范點驗收考評。莆田分解量化先進標準并組織縣級婦聯互評互查,龍巖規定“婦女之家”建設不達標村婦代會取消“千村婦代會創優爭先”評優資格,泉州將考評結果分為先進、合格和幫扶三類實施梯度推進,提升了婦女之家建設水平。
三、善用家,使標準的“家”功能化
通過開展各類活動和服務,婦女之家功能得到有效發揮。一是維護婦女權益。依托婦女之家推行“三制”,普及婦兒法律知識,提供矛盾調處和維權服務,引導婦女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目前,全省已成立婦女議事會5489個、村級互助組6341個。如閩侯縣征地拆遷工作較重的村婦女之家成立了“被征地婦女服務處”,為婦女提供政策咨詢和幫扶。晉江市陽光社區成立婦女議事機構,去年底試點“三制”以來已開展議事6場,辦實事11件,收到意見建議15條,成功參與解決舊城改造、幼兒園改建過渡選址、集資店面分配遺留問題、集體資產股份制改制等問題。二是推動婦女創業。通過婦女之家舉辦各類科技、家教知識和創業技能培訓,宣傳解讀強農惠農政策,增強婦女創業就業本領。為有創業意向婦女爭取小額信貸創業資金,去年全省運作小額信貸創業資金近20億,幫助婦女創業就業。五一村婦女之家創辦竹席加工廠、服裝加工店、組織種菜合作社等婦女基地,全村婦女在家門口實現創業增收夢想。三是幫扶困難婦女。各地依托婦女之家開展婦女病健康檢查、心理健康咨詢、巾幗志愿服務等,在生產、生活、精神上關愛幫扶留守和困難婦女。連城縣北團鎮溪尾村成立“照料儲蓄社”,福州市鼓樓區后縣社區建立“愛心銀行”,互助互幫蔚然成風。四是豐富婦女生活。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使婦女在參與中受益。如福州軍門社區開展共吃年夜飯、同熬拗九粥、香粽獻鄰里等活動;廈門湖里區金尚社區組建象棋隊、秧歌隊、老年時裝表演隊等10多支文藝表演隊伍,豐富了社區婦女精神文化生活。永安五一村牽頭和周邊5村1企聯合成立全省首家片區婦聯,組織婦女高唱《中國婦女之歌》、改編《咱們婦女有力量》,大大激發了婦女建設新農村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