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兩個基層服務點獲文化部表彰
來源:廈門日報 2013-01-13 編輯:黃水來
本報訊 (記者 陳冬)集美區灌口鎮田頭村的仙景檳榔芋、杏鮑菇、香豬等特色產業,近幾年來打出了自己的品牌。這在一定程度上,要得益于田頭村的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公共電子閱覽室。從2010年開始,這里成為了村民的“精神家園”——大家學習農村科技,掌握農村技能,提高創新能力,增收致富。同樣,在同安區新民鎮,沒有電腦的孩子使用電子閱覽室來遠眺世界,村民們聚在一起看看科教片……記者昨日從市文廣新局獲悉,在文化部日前召開的“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十周年”紀念活動中,廈門市的同安區新民鎮基層服務點、集美區灌口鎮田頭村基層服務點被命名為“全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公共電子閱覽室示范點”。 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是2002年起,由文化部、財政部共同組織實施的國家重大建設工程。它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中華優秀文化資源進行數字化加工整合,通過互聯網、衛星、電視、手機等新型傳播載體,依托各級圖書館、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設施,在全國范圍內實現共建共享。 據了解,截至目前,廈門市已建成1個市級支中心(市圖書館),7個區級支中心,39個鄉鎮、街道(含農場)基層服務點,235個行政村、居委會基層服務點,向基層提供43萬種電子圖書和總量28TB的數據庫資源,擁有地方特色專題資源庫7個,各類視頻資源3267部,實現全市鎮(街道)、行政村(社區居委會)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全覆蓋。 廈門是福建省惟一被列入國家首批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城市。近年來,廈門市堅持“文化惠民,幸福廈門”的公共文化建設理念,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不斷加大資金投入,積極打造包括城鄉文化陣地整體建設工程、城鄉文化活動互動互補工程、城鄉特色文化創建工程、城鄉文化人才培育工程等一系列“島內外一體化”文化惠民工程,已建成具有鮮明地域特色、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全面推進跨島發展戰略和建設“文化強市”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