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口不老,因為她是中國歷史名鎮
來源:東南網 2012-12-26 編輯:黃水來
3 嵩口鎮古民居以明清年代居多,而現存保護較為完好的,大都為清代建筑。 張元干的故居,在張家祠堂一側,名叫“半月居”,是在張元干老舊的土屋原址上,進行修繕的。據說,這個原址是張元干的后代,于明朝末年(公元1643年)重建的,至今已有365年的歷史,旁邊還有“水月亭”、“寒光閣”、“雪洞”、“紫竹假山”等遺址。 那天,當我們走進半月居時,依舊可以看到舊材舊木撐起的張元干故居,上面掛有許多諸如“文魁”“進士”之類的牌匾。而新建的月洲張圣君祖殿于今年7月份正式落成。占地面積400多平方米,仿古木石結構,單層一廳,四周建有回廊。張圣君祖殿于張元干故居上方山頭上,與竹林、李林、古樹、小溪形成一個有待開發的旅游小景區。 事實上,這是嵩口鎮月洲人一直以來為實現開發旅游夢想,所付出的努力。這個古鎮曾經有過輝煌,也有過許久年月的沉寂,直到2008年被評為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古鎮的名字,才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所以,我們不能不說,很多歷史,總有一段時間的靜默,讓歲月的流沙,再做一次美麗的精淘。 這是一個過程,因此,只要嵩口人有夢想,月洲人有信心,我想,他們發展旅游業的夢想,總會在不遠的將來實現。 北伐時期,蔣介石先生曾帶兵至此,并在山頂的大石壁上,留下一段記憶性的文字。十九路軍抗戰時,也曾在萬安堡留下錚錚誓言。同樣,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也是從永泰的嵩口鎮直入福州。因此,嵩口古鎮,歷來是兵家重地,這也使得她揚名閩中。 正因為如此,嵩口鎮能保持著這么完好的古民居,也是一種奇跡。在這里,不但時常會有兵患,而且,時時會有來自于四面八方的匪患,這些古堡山莊,所留下的槍眼哨眼,無不說明當時的民眾生存堪憂和無奈。 這就是古鎮嵩口,她既承載著來自于四面八方的繁華,也承載著來自于四面八方的嫉妒和壓力,這也正是她能夠寫入歷史并成為名鎮的必然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