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賣切糕:最多時4個月賺8萬元
來源:南方日報網 2012-12-13 編輯:黃水來
堅硬的現實 因為所受的教育非常有限,需要更復雜的工作技能、收入更高的崗位,是他和他的新疆老鄉無法企及的。 在艾爾肯眼中,家鄉和他一樣出身的年輕人有著兩種命運:要么在貧瘠的土地里刨食,要么在陌生的城市里漂泊。 19歲之前,艾爾肯屬于前一種人。1988年,他出生在喀什市伽師縣克孜勒博依鄉。此后,父親又陸續生養了3個小孩。一家6口人,守著三畝薄田,以及一間筢子墻圍成的土屋。 弟弟們5歲起就下地干活,但貧瘠的土地以及每年80天以上的干旱、揚沙等惡劣天氣,讓耕作所獲少得可憐,這個家庭連修補屋頂的裂縫都無能為力。 人多地少,是幅員遼闊的新疆另一個不為外人所知的現實。近幾十年來南疆人口的持續高速增長,使這片綠洲的人地矛盾愈發尖銳。2006年,維吾爾族聚居的南疆三地州(喀什地區、和田地區和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的人口約占全疆人口的30%,而GDP僅占全區的8%。 公開數據顯示,在喀什,至今仍有65.66萬居民要靠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維持生活。 10年來,喀什市區經歷著舊城改造、建立經濟特區等一輪輪發展熱潮,70公里外艾爾肯所在的阿拉勒村,時間卻仿佛陷入停滯。村里八成以上的村民不懂漢語,也從不使用機械化工具,男人們則大多在街上閑著。種地收入太低,村干部甚至需要每年挨家挨戶做工作,才能讓農民們及時播種、收割。 |
相關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東南網旗下網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