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多地相繼發生候鳥死亡事件
來源:經濟參考報 2012-12-03 編輯:唐麗萍
數據顯示,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濕地開墾面積達1000萬公頃,全國沿海灘涂面積已削減過半,有“千湖之省”之稱的湖北省湖泊銳減了2/3。根據國家林業局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現存自然或半自然濕地僅占國土面積的3.77%,遠低于世界6%的平均水平,且面積下降的趨勢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由于我國的濕地自然保護區具有混合功能,要求在不影響保護的前提下,把科學研究、教育、生產和旅游等活動結合起來,使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都得到充分展示。因此,人們的生產生活與生態保護之間時常會產生矛盾。”世界自然基金會長沙項目辦公室主任蔣勇表示。 如果說濕地對候鳥的影響主要是生態環境惡化間接帶來的,候鳥遷徙通道中殘酷的人類殺戮卻直接指向這些天空飛翔的精靈。 候鳥在遷徙過程中的暖濕氣流提供給它們食物和前進的動力。在有著羅霄山和雪峰山等縱向山脈的湖南、江西兩省,由于山脈間的峽谷產生了極窄的風道,千百年來候鳥為借助風力飛翔在此取道南遷,形成了“千年鳥道”。“千年鳥道”上不少地方自古有狩獵的傳統,在這些地區,目前已形成固定的“打鳥點”,或稱“打鳥坳”。 每一次殺戮結束后,買賣雙方以熟稔的方式迅速成交。接著,鳥兒會出現在縣城的菜市場或餐館里,甚至是遠到廣東等地的高級酒店中。 有媒體披露,在這些地方,買賣候鳥可以“噸”計。在高峰時期,一個“打鳥點”一晚就可收獲2噸左右的候鳥。 |
相關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東南網旗下網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所有